皮书观点
易宪容:中国经济全面过热的标志
【本文摘要】 春节前,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行政措施来控制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但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
易宪容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的美国次按危机、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春节前南方的雪灾,使不少人认为国内经济形势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各国政府应重新调整已有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应该顺应大势而调整。
但是,从最近公布的物价水平及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份肉禽蛋、食用油、蔬菜价格环比继续上涨,服务项目价格基本保持稳定。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创新高达到7%以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则可能有所回落。也就是说,从已有的数据来看,目前CPI上涨已经到一个高位,而且CPI的上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春节前,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行政措施来控制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但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为,首先,政府想要完全控制这些产品是不可能的,企业及市场会从各个方面来突破这种限制;其次,政府对价格的控制是临时的,而这种临时性的价格管制一旦放松,相关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任何方式都不可控制的;再次,2007年全年的CPI上涨为4.8%,但这仅是目前中国CPI指标体系的缺陷所导致的结果。因为CPI是一个滞后指标,它反映的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如果仅用全年CPI的平均数来拉低CPI过高的严重性,将可能导致一种政策上的误导及消费价格上涨等更大的风险;第四,目前中国CPI的快速上涨,是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房价及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结果。而国内房价成倍的上涨会影响CPI,国内房价的绝对高位运行不可能使国内CPI在短期内回落。
中国CPI的持续高位运行,使国内经济一直保持过热的局面。这不仅影响到居民金融资产处理方式与途径,也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推高CPI上涨的预期。所以,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CPI的快速上涨对国内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它是中国经济形势全面过热的重要标志。
从最近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迅速。如1月末,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M1余额为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2%;M0余额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1%。还有,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8036亿元,同比增长了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如果按照这样的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全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将达到10万亿以上。如果按照这样的信贷增长速度,肯定会导致流动性泛滥、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及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
总之,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其基本格局没有改变。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不仅会进一步推高股市及楼市的价格,还会带动国内的进一步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进一步完全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春节过后,央行大力回笼资金,一方面是在继续使用数量工具对冲和回收流动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一方面也是向即将到来的信贷投放高峰发出预警信号,以此来控制货币和信贷过快增长,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