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08《社会蓝皮书》发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xiaoshui   发布时间:2009-08-26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已经连续五年GDP增长保持在10%以上,为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建设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在若干重要民生领域形成了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但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在物价就业、收入、劳动关系、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

    今天上午93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举行2008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李培林陆学艺等知名专家学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2008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势进行预测。                        

                

                2008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研究员指出,突出关注民生2007年社会发展的主题,2007年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治国理念更加深入转化成治国实践的一年。对于民生问题,从社会形势来看,有三个方面的指标特别重要:一是民生,二是就业,三是社会保障

    从人民生活来看,今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食品和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谈到就业问题李培林认为,现阶段的就业形势有所缓解,中国就业最困难的阶段已经度过。如何在保持高校招生人数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是继我们逐步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社会保障方面,认为,今年突出的进展是城市企业中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国逐步展开,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很快地推进。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研究员从15前中国第一本《社会蓝皮书》谈起,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应该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应该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就是要建设一个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结构;应该有一个社会流动的机制和体制;应该有一个社会组织的建设;应该有社会各个阶层的协调机制。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还要抓好社会事业的建设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还有一个社会秩序和安全体系的建设。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12年来一直参与《社会蓝皮书》的编写工作,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格局要彻底改善是非常困难,社会建设要以增加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为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社会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他结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个“有所”——“学有所教、老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对国家明年有可能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的一些新举措进行了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则分析了中国的私营经济和劳动关系。他指出,从人数、总资产、从产值构成、总体素质、职业背景来看,私营经济的发展显著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我国社会劳动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基本形成了市场化、合同化、雇佣化的关系。管理关系从过去的计划化的劳务人事关系已经全面转向合同化、雇佣化的市场关系管理。

             

    本次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几十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家媒体对经济社会中的就业、收入、劳动关系等突出问题采访了各位专家。

 

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