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程恩富: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五大态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xiaoshui   发布时间:2009-08-26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一书中对《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争鸣与创新》做了深入研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他又对近年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大态势做了深入阐述。

    改革以来,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说刘国光最早提出缩小指令性计划和社会主义取向改革,中国社科院的于祖尧国内最早提出,99年3月份提出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学部委员杨胜明首先提出公平和效率关系平衡发展的战略,舒新也是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实行股份制,人民大学魏新华教授最早提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许得新、复旦的张春华最早提出生态经济学和环境问题,张春华还最早提出土地应当批租。中南财大刘司华最早提出生态文明等,这些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而不是像社会上流传的所谓的媒体经济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个都是有文献可以查的。

 近年有一个争论在经济学界争论是很激烈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底是中国化还是国际化,还是现代化?这个都有讨论,一些报刊杂志上都有讨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主要使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化这个概念。现代化这个概念可以包括中国化的内容,也可以包括国际化的内容。现在有两种偏向,一种是由中国化来否定国际化,就是说和国际上的一些光是谈马克思主义,纪念马克思主义的,以及加上中国的领袖的、领导人的一些理论成果,局限在这样一种研究。这样一种研究是必要的,但是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关心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西方主流的一些理论发展。同时,我们要把它科学的评介,该批评的批评,该吸收的吸收,所以单纯谈中国化我认为不够。因为现在中国化的概念被缩小了,如果广义的也可以包括,中国化也要研究世界的,也要吸收,这已经是现代化的概念了,已经不是中国化的问题 了。现在中国化往往是讲把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概念加以引申发展,就是狭义的中国化是不包括国际化的。

还有一种偏向,可能就是对洋教条比较崇拜的是另外一种偏向,就是大谈经济学的国际化,它谈经济学国际化就等于把西方经济学等同于现代经济学、等同于国际化,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经济学完全细化,认为完全细化就实现国际化,国际化就是现代化。这两种偏向我认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我的看法是,经济学的现代化应该包括中国化或者叫本土化,解决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同时又要批判地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世界的整个经济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这样我认为还是用马克思主义或者用经济学的现代化概念比较妥当一些。

刚才张国祚主任也批评了一种观点,上个月在中南海李长春同志召开了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座谈会,我也有幸出席这个会议,我在会上发言的时候说,现在有不少学术单位都要求文科教师向西方主流杂志投稿,并视为学术前沿和最高学术水平,甚至把它作为招聘院长的主要学术依据。这个做法我认为是不妥当的,因为西方主流杂志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只是我们现在不大提资产阶级几个字。他们这个价值体系跟我们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是不一样的,所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杂志没有一个杂志能进入西方检索杂志,进入西方主流杂志,道理就是这个。所以当时我谈了一个观点,我认为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那部分中国社会科学的成果,研究的水平目前处于世界第一。而以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那部分社会科学的成果也不少,但主要是引进来,加上中国的情况和案例,原创很少。李长春同志提到这里就插话,赞同我的观点。他首先说,科技是美国第一,但社会科学不能这样说。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那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应当说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首位,而且他还说你们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就可以办国际杂志,我说我们马研学部正在考虑国际思想家评论这个英文杂志,联合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和评论学者。说到文科学者,李长春同志插话,问大学有没有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不少大学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当场在主管教育部门的同志说,那是个人行为,大学并没有号召,大家在座的到底是我反映的是真实的,还是有些人反映是真实的?长春同志是不赞成的,而且从有关主管部门否定这事情上来说,看来他们也是不赞成的。

 

 

我认为近年经济学在中国发展有以下五大态势:

第一,注重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政策探讨,这是最近几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的理论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进行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创新。最近的文章阐发了三个大的问题,这三个大的问题都是既有理论又有政策主张:

一,正文阐述要发挥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指出国家计划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样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强调市场必须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调控下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他批评那种只认为市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手段、成果,而不承认计划同样是人类文明的进化成果。

二,阐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提出公有制无在社会总资产中和经营性资产中占优势比例可能上升这个问题。他提出,各个部门都应当为此、为宪法和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公有制占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而努力,比如国家统计局要相应统计相关数字,两会很多委员在会议上都强烈呼吁,不统计首先就有问题,不统计无法研究,无法贯彻十七大精神。

三,阐述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要从基本经济制度最终阻止向两级分化推进的趋势。不能仅仅在基尼系数、五等份这些收入分配上兜圈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特点是从所有制角度来看问题,而且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他具体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有人说河南财经学院杨教授在前两天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存机率,认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保证,针对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失灵,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举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重视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政策的创新,我本人最近几个月学习十七大精神也提过几个理论和政策性创新的主张,怎么来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重,这个中央文件有,我们现在只有45%,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怎么提高呢?除了规定最低工资以外,我主张要建立一个企业最低工资和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利润增长率以及管理层收入增长的挂钩政府指导性,这个西方是没有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要创新?不创新怎么使得这些人的工资有所提高?你说最低工资600、800,他就永远是600、800,单靠企业调节、市场调节不行,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就应当调节,怎么调节,我的政策建议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趋势,注重对经济学原理的超越性发展。我在前沿报告里面谈了四个问题:一,使经济假设在争鸣中发展,劳动价值论在争鸣中拓展,公平效率在争鸣中创新,公有制经济定位在争鸣中确立。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对原理的一个发展,比如说西方经济学提出经济人假设,就是认为人就应当自食其力,而且每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自动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个理论显然是错误的,显然是片面的,只是概括了私有制人的经济活动的经济理论、经济意识问题。但是并没有概括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公有制社会当中人的经济行为,所以这个理论肯定是片面的,最近不断有人写文章,包括投到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上。这个理论就要求我们有所创新,我在中国社科今年第一期杂志上就是我对四大理论作出了全面推进。比如论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一文中,也是很有新意的,论述思维应当自觉应用经济辩证法,使客观辩证法在经济领域的特殊形式在头脑中的反映,作为经济分析工具,他包括具有分析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范式,和形成唯物史观分析路径的辩证法要素这两方面,认为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相比,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具有显著的科学特征和优势。当然这不是完全否定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

 

 第三个趋势,注重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数学表达和分析。半年前我们马研院和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研讨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出席会议的主要是中青年经济研究学家,一致认为对政治经济学应当进行数理分析,我现在编了100万字的现代经济学,加强了数理分析,原来在65万字的基础上。同时发表了一批论文,很多同志发表了论文,包括老教授吴逸夫都发表了相关文章来推动。对西方经济学应用数学,我们有自己的科学评价。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本身是当时代以前马克思主义运用数学最多的一本著作,但是后来的范式没有继承这一优良传统,西方经济学大规模使用数学方法,一方面有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有滥用、误用和过渡使用的情况,这样一个片面的现象,很多人提出了疑义,但没有实质性改变,我认为再过20年可能会发生改变,但我们不能等人家改变再来改变,我们必须要看到法国、美国等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反叛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开展的国际经济学改革运动,这是学术前沿,这是西方的科学学术前沿。因为前沿也有怎么判断,也有价值标准问题。

人民大学有些教授都对国际经济学的改革运动作出了反思,他们都有网站。所以政治经济学必须要发扬马克思,重视数学分析的优良传统,同时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运用数学方法的经验和教训,这样使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现代性能够有所加强。所以我们在教科书等方面都做了变动,在论文方面中国社科也发了一些文章,相关的比如劳动创造价值、价值转型、再生产循环、物质生产优先增长利润率的变动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个趋势,注重用现代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今年三月,马研院和贵州大学、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现代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的研讨会,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这个转折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原来一些应用经济学家,财政、货币、劳动、经济、产业、政策,这些学科的很多教授直接照搬西方应用经济学学科,采取了解放前我们一些经济学教授、殖民地教授的做法,出国进修以后回来就拿原版教科书开始上课,当时中国的学术就是这样的,除了个别人以外。现在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性的国家,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这样做有没有片面性?刘国光 等人过去的文章谈话都表明了这一点,但这个面貌没有改变,所以我们马研院在国内率先领头召开这样的首届研讨会,准备每两年召开一次,明年仍然在贵州大学召开,就想联合国内有志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用与时俱进的、已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推动应用经济学各个学科的创新。

出席这个会议的有搞应用经济学的几十位学者,主要是中青年学者来推动这件事情,所以会上也提供了一批论文,目前也在编文集,准备从学术界搜集这方面的文章,来推动这件事。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发展态势,而且当时出席这个会议的法国、日本、奥地利等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致公认这个提法,就是要倡导用不断发展的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引领应用经济学的创新,包括会计学都是可以的。西方会计学重要的杂志上就是用劳动价值论怎么来理解会计,我在《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介绍了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在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批在文化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贸易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里面用现代政治经济学观点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下午武汉大学搞财政学的专家也要发言,副标题也是对西方主流理论的批评,我想是不是属于这个范围的下午再学习。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发展态势,在中国要继续持久地推动。

 

第五个趋势,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互动和借鉴。去年全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正式成立了一个学术组织,叫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首次召开了首届论坛,今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二届论坛,明年五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第三届,后年已经说好在法国召开,然后再德国召开,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很踊跃、很积极。

通过最近两次的论坛,分别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年在日本召开的题目是:世界劳资关系的现代政治经济学观察。两次都发表了共识宣言,十几个国家先后出席得有几个发达国家的主要学者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近百位经济学家发表的共识。从递交的论文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越南前两个月教育部代表团来访问社科院,也赠送了他们翻译的我主编的65万字的现代政治应用教材,他们教育部作为教师和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目前美国也准备翻译。

同时,我国学者社科院加上马研院,再加上别的大学正在选验国外100本马克思主义名著,各国学者都向我们做了推荐,我们正在挑选。对待西方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经济学,各个学派是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引进、评介、吸收、批评工作我们正在做,但是原来有一个弱项,就是对西方非主流的,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的引进和评介做得很差,这方面哲学界做得不错。哲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了,就是因为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都不做,所以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这些书谈的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也叫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主要是研究西方哲学的,这个里面主要原因,其他学科做的不好,所以我现在着手在经济学领域做这项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也可以发现,一些世界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比如美国的大卫科斯,日本的经济学院士日本东京大学的伊藤层,以及法国的蒂昂内等,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前沿理论已经被中国学者所高度关注和借鉴。所以我认为,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来说,一方面有一些不良的倾向,刚才我也提到了。另一方面,仍然有一大批经济学家,特别是中青年经济学家在做一些扎扎实实的科学创新工作,这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