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自身改革是未来三大改革空间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3)No.3》
来源:行政改革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03-21
    2014年3月22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3年《行政改革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蓝皮书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指导,围绕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题,从不同层面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

    蓝皮书指出,今后改革的余地,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取消行政级别。按照行政级别方法来管理国有控股企业,依然是计划经济的做法。过去的改革中,一个计划经济的部门,被拆成几个公司,还是副部级。实际上是企业走出了政府,但依然是很多“二政府”,依然是机构林立,只是换了一个“马甲”。国资委成立后,虽然是特设机构,其实在国务院内,不仅没有不如总局,没有不如内阁部,实际上还可能高于一些内阁部。铁道部拆分后成立公司,如果不取消行政级别,人员继续按照计划经济方法管理,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其实只是换了“马甲”而已。拆了一个正部级机构,多了几个副部级机构,多了更多的高官位置。机构改革,说是精简,结果只是名义上精简了,但政府机构精简,是以其他高级别的“马甲”的膨胀为代价的。机构改革的成果,显然是大打折扣了。

    二是事业单位改革,也要取消行政级别。目前按照行政级别的方法来管理事业单位,也是计划经济的做法。很多事业单位,现在都是正部级,很多高校,都是副部级。这些正部级、副部级的机构,吸引了众多想当官要待遇的人。很多行政官员在官僚系统没有升官的机会,纷纷转向这些机构任职。这些人实现了升官的理想,政府也安排了一些人当官,但是这些“马甲”却束缚了中国科研和教学的发展。现在,事业单位行政化,研究项目的设立、科研和教学考核,都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事业单位改革,不去行政级别,就不可能去行政化,则事业单位的任何改革都不会有真正的成果。

    三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要强化政策的专业化,不能通过单独的行政机构来强化部门决策。发改委虽然是国务院决策咨询部门,但它是行政部门,其决策依然是部门决策。国务院研究室、参事室也是研究部门,但没有起到公共政策决策的作用,只是辅助决策,最后变成了秘书班子,或者一般性的点缀。要在总理层理顺总理公共决策机制,给常务会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把决策变成公共决策、民主决策,尤其是专业化决策。总理常务会议成员为重要的内阁部。总局应该取消,不能把正部级的行政级别作为一个机构发挥作用的药方,这只能助长官本位。国家局都是独立局,功能相对单一,内部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完善,尤其是有强大的政治和社会监督,包括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法的改革,引入司法监督。

    显然,未来的改革,取消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政府不崇尚行政级别,而重视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才是重点。机构调整,要尽快解决历史欠账,然后在取消行政级别、完善机制的基础上,重组机构,迅速理顺国务院的基本组织职能框架。

    这些方面的改革,都是改革基本功的训练,既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进程,实际上也是治道变革的整体要求。没有这些改革,未来国务院的基本框架就很难形成。

    当然,除了这些基本功,还要从宏观上考察机构合并与拆分的逻辑,在微观上逐个考察现有政府部门的性质,比如重组后的海洋局的性质,以及如何确定其适当的地位。

    (参见《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3)No.3》p118-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