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中国传播论坛:“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与秩序”暨全国外语类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百余位来自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外文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石化、中国交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从事国际传播实务和研究的主流媒体、大型国企、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蓝皮书认为,随着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过去专业媒体组织主导“把关人”的格局正在变革,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转变,用户不仅仅是信息接收端和消费者,更是信息生产者和传输者,公众参与、再目的化和分享信息,信源社会化,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报道,从信源到信息流的形成,更多的时候是由公民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和智能设备来发布、传输和分享,而且会迅速消解传统媒体所依托的信息生态圈。品牌传播亦是如此,社会化媒体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和影响力,用户期待与品牌无缝互动和24小时/7天接近,获得定制化和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同时用户也更有机会参与到产品和服务设计与营销之中,更希冀企业、品牌围绕他们的喜好,来共创、共享和合作生产和传播。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实时,速度更快、传播更广,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更多和更为便捷的渠道来披露企业的虚假或不诚实的行为,信息传播领域步入了一个危机常在(Crisis in the“AlwaysOn”Era)时期,企业需更加谨慎地维护自己声誉,更须及时、公正和透明地来应对一些负面的病毒式视频等的传播,进一步讲,提高透明度是危机常在时期的最佳传播策略,任何遮掩行为都会被网友拨得体无完肤,因此,越是高度透明的传播,越有利于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提升品牌的声望。
(参见《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p004)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