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中国传播论坛:“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与秩序”暨全国外语类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以及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百余位来自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外文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石化、中国交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从事国际传播实务和研究的主流媒体、大型国企、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蓝皮书指出,近5年来海外媒体对中国品牌的新闻报道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在金砖国家中仅次于印度,而增幅位居金砖国家之首,报道美国品牌的篇数最多。据统计,谷歌搜索到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品牌的新闻共有78400条,此后逐年增长,其中2012年增长幅度最高,比2011年增加了115%,比2001年至2010年的总量还多1700条。2013年首次超过10万条,增幅达47%。从内容上看,2001年以前搜索到中国品牌的文章就一篇,即1999年8月15日刊登于施普林格集团麾下的《亚太管理》(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杂志的一篇文章,题为《品牌仿冒:中国有不同的看法吗?》,主要比较分析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不同。而2001~2010年的报道中最早的一篇是2009年7月17日刊登在《新闻周刊》的题为《中国为何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Why China Can’t Create Brands)的文章。该文提出,当时华为已有3/4采购合同源于海外,但鲜为人知,进而分析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没有自己品牌的原因,包括价廉质劣、过度实用主义、没有品牌意识、闷声做事、只做B2B业务和不被公众(消费者)所知等。有趣的是2015年1月26日刊登于《广告时代》(AdAge)题为《为何2015年是中国品牌的转折点:三大中国互联网大鳄位居中国品牌前五》,文章认为市场驱动型企业的品牌在最具价值中国品牌中所占比重近半,与国企品牌旗鼓相当,特别是BAT的崛起,这意味着中国品牌已经趋于成熟。足见,外媒对中国品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相比较而言,有关美国品牌的报道量是最多的,年均增幅也是最大的(82%),中国年均增幅次之(65%),南非最低(47%)。这说明中国品牌的国际关注度在金砖国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品牌的报道篇数一直比中国品牌多一点,2012年以来基本不相上下。
(参见《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p004-p006)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