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No.17(2014~2015)》发布会于11月5日在京举行。
2011年爆发了革命,政权被推翻,在一定程度上与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业化道路有关。埃及尽管在发展工业方面做出了长期的努力,但是其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还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就业需求。2011年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就是青年失业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青年失业问题是这场群众运动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埃及要想长久解决积重难返的就业问题,关键还要看它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下一步能否做好工业化的大文章,特别是在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能否有大的作为,把工业解决就业的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与人口红利的优势和连接欧亚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埃及建设成未来的世界工厂,埃及的就业问题才有望获得比较长久的缓解,也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
埃及发展工业化,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仅具备有利的条件,而且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和新能源等适用技术的对外转移。中埃开展产能合作符合埃及工业化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需要,也符合中国产业升级调整的战略需要,具有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可以为中埃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黄皮书指出,中埃合作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埃及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两大比较优势明显。一个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另一个是市场优势。
(二)埃及政局趋稳,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三)埃及与中国长期友好,高度重视与中国合作
(四)中国有埃及需要的适用技术,双方产能合作空间广阔
(参见《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No.17(2014~2015)》p165~16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