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双创”提出安徽发展的新高度,多家媒体积极响应
来源: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  作者:陈丽雯   发布时间:2015-11-10

  由黄家海、王开玉、蔡宪主编的《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于11月面世。研究报告“培植创新沃土,打造创业福地——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地”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网、中国网、万家热线等十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报告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又缔造了“合肥高度”

  7月29日,安徽省省长李锦斌在专访中指出,“双创”的提出对于促进安徽的发展具有“一子落满盘活”的综合效应,今后要努力把安徽打造成为“创新沃土、创业福地”。2015年起,安徽又将依托合(肥)芜(湖)蚌(埠)新区,开展安徽的先行先试,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

  可以说,合芜蚌新区发展迅速,凝聚、辐射和影响着安徽省的创新发展。2014年,合芜蚌新区以占安徽省16.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安徽省40.9%的经济总量和39.6%的财政收入。在各类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达60.5%,成为安徽省经济创新的主要动力,也为全民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速度已经进入或逼近“十强”,开始步入国家发展的“第一方阵”。国家科技部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评选中首次突破前十,在115个高新区中位居第八。作为本书的主编,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继“合肥速度”“合肥力度”又缔造了安徽创新的“合肥高度”。

二、 小微企业孵化发展,合芜蚌新区成为“双创”新高地

  《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指出,以国家发展的“第一方阵”为基础,合芜蚌新区也拓展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成为创新沃土与创业福地。通过小微企业孵化发展,合芜蚌新区成为“双创”新高地。

  第一,合肥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自2013年国家批复安徽省合芜蚌新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以来,中央财政连续三年(2013~2015年)采取滚动方式予以支持,同时配置了5亿元的自主创新总额和配套改革试验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创业创新的成本。政府实行的这些扶持政策和专项基金都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给全民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二,合芜蚌新区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了创业金融环境。安徽省不同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等提供支持的贡献率不同,即支持资金的力度较不相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和创新发展基金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最大,共提供了19.5亿元,占到小微企业资金的78.45%;小微企业扶持债券其次,占20.12%;而财政提供的“事前助资”、科技型小微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区域四板挂牌对小微企业的资金贡献则相对较少。所以注重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分类别对融资方式进行再更新与再提升。

  第三,合芜蚌新区创新资源不断积聚,整合能力提升,营造互联互通创新氛围。合芜蚌新区拥有3个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资源不断积聚。其中,合肥高新区位于全国高新区20强之列。合肥坚持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2015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企业300家以上,总数将达2000家。打造技术载体,孵化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链,培育安徽省的创新沃土。另外,合芜蚌新区积极营造全民的创新创业氛围,尤其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从而为创业空间的开拓提供孕育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