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4年流入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略有下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兴力量
——《非洲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
来源:非洲黄皮书  作者:徐强   发布时间:2015-09-30

  2015年9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4-2015)》发布会暨“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

  黄皮书指出,2013和2014年流入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规模增长态势和全球大体同步。2013、2014年非洲地区FDI流入额为572.4亿美元、550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7%、-3%,而当年全球增长率分别为9.1%、-8%。2013年,非洲FDI流入额全球占比为3.9%。北部、东部非洲FDI流入额在非洲占比超53%。流入额大国包括南非、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加纳和苏丹。非FDI流入以绿地投资为主,占总额的93%。2014年,流入非洲的FDI金额为550亿美元。降幅主要来自北部非洲地区,利比亚国内局势是导致北部非洲流入额下降主要原因。

  在最近若干年,非洲外商直接投资表现出若干新动向。

  ——非洲内部FDI流动占比显著上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促进。2009至2013年,来自非洲跨国绿地投资在全非绿地投资中占比从10%上升至18%,并购投资占比从3%上升至9%。

  ——消费导向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显著上升。朝向食品、通信、旅游、金融和零售等面向消费者的投资逐渐增加,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也不断增长。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类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出现。美国Google、微软、IBM等公司都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技术和产品开发。预计未来15年左右,非洲互联网人口占比将超过50%,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已形成若干培育科技初创公司的中心。

  ——国际资本对非洲农业研究开发表现出兴趣。美国杜邦、美国孟山都、瑞士嘉利宝、瑞士先正达等跨国公司注入资本,介入非洲农作物研发。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兴力量。2005至2013年,中国对非洲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3.9亿美元增长至33.7亿美元,存量从16亿美元增长至261.9亿美元。到2013年末,中国企业在非共设立2955家境外企业。至2013年末,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采矿、建筑、金融、制造和科研技术业,上述行业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85%。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对非投资企业总量占比已超过70%。

  关注到非洲经济和投资结构的新动向,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着眼于从以下方面,发掘机会,拓展合作,促进中非投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强消费品领域投资合作。中国投资者应关注和调研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在食品、服装、零售、通信、旅游、金融等领域发掘投资机会。

  ——建立中国在非农作物研发基地。中国相关机构应在注资成立在非农作物研发基地,以促进中非农业交流,开发农作物品种,捕捉在非农作物研究开发动态。

  ——中国IT企业应考虑在非建设研发基地。中国国际化已具备较好基础的IT企业,应努力研究非洲IT产品需求发展动向,及早做出安排,将研发国际化触角延伸到非洲大陆。

  ——加强中非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中国新能源开发和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应发掘和创造在非直接投资机会,以加大中国企业对非洲新能源开发的参与力度。

  (原文参见《非洲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