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9月24日,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近年来中以双边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合作的水平与层次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2014年4月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成功访华,在中国掀起一股“以色列热”。在经贸关系方面,中以两国双边贸易额与合作领域增长势头迅猛。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以双边贸易额已达108.3亿美元,比1992年建交时增长了200多倍,其中,中方出口76.5亿美元,进口3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8.9%。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2014年,两国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孔子学院在以色列最高学府希伯来大学成功开办。在科技创新领域,两国的合作不断提升。2015年1月29日,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以色列外长利伯曼作为联合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并共同签署《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特别是2013年5月中以两国政府达成修建“红海铁路”的协议以及2015年3月31日以色列加入亚投行,这两大标志性事件是以色列主动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对接的重大举措,以色列也将发挥着中国新丝绸之路枢纽的角色,进而有助于逐步实现两条丝绸之路在中东地区交汇的长远目标。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框架下,结合中以合作的基本现状,挖掘两国交流的历史资源,本报告对今后中以关系的发展有如下建议:
第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双边经贸关系。“一带一路”战略在宏观上为中以两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还有利于双方在微观上选择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并拓宽合作领域。红海—地中海铁路的修建已将以色列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中,这项双赢的伟大工程将增强中以两国的经贸联系,提升两国的合作空间。
第二,进一步落实高层互访的成果,细化科技文化领域的框架性协议。中以在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有深厚的合作基础,这与两国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因此,两国合理制定科技合作章程、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一方面有利于早日取得合作成果,尽快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从而提升两国科技合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积累经验,为中以科技的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
第三,加强学术研究,设立中以学术文化交流基金,进一步做好信息发布、高端交流、学术交流、培养智库的工作。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发挥人文交往在中以交流中的作用。中以两国在相互认知方面存在偏差或偏见,西方媒体有意无意的曲解误读还有可能使之加深,这无疑是中以交流的障碍。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对彼此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加双方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并以互派留学生等方式深化友谊;合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彼此的了解;凭借语言翻译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向大众普及,构筑中以双边交流的民间基础。
第四,挖掘历史资源,进一步加强不同时期出现在中国的犹太社团研究。开封、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在历史上是犹太人的重要聚居地,有必要梳理中国不同城市的犹太历史文物及相关遗存,做好保护与宣传工作,保存珍贵的历史记忆,续写中犹友谊的新篇章。
(参见《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5)》丝路战略下的中以两国人文外交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