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所有区县的PM2.5年均浓度值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完善京津冀区域协作机制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
来源:北京蓝皮书  作者:北京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5-06-23

  2014年1月22日,市人大通过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条例”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次把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这是开创性的理念和认识。首次明确提出本市大气污染控制目标是降低细颗粒物浓度。第一次把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写进了法规,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成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双控标准。

  2014年,全市从减煤、控车减油、控制扬尘、治污减排等多方面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重大政治活动APEC会议期间的大气质量给予了最高保障,取得了被称为“APEC蓝”的连续多天大气质量指数为优的好成绩。

  尽管如此,北京市大气治理任重道远,其中周边区域的影响不容忽视。2014年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已经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4年重点工作》,对稳定推进共同治理提出了制度上的设想,包括成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实行联防联控、统一行动,区域内联动执法、同步执行,建立联合宣传机制,建立知识分享与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制定公共政策等。然而,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动作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很多具体的协作机制还需尽快完善。

  (以上内容参见《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p015-01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