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6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1年以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已经得到整体提升,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或自媒体公布年检报告或捐助信息。连美国和欧洲基金会中心网的代表也感叹,中国基金会的透明度远远超过了欧美基金会。
然而,一个出人意料的现象是,慈善组织似乎越透明越容易招致质疑。
嫣然天使基金、崔永元公益基金、壹基金和天使妈妈都是近十年由个人发起、因其明确的价值观或救助活动和透明运作而在网络募捐平台脱颖而出、得到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认可的慈善组织。嫣然天使基金和崔永元公益基金挂靠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面,均开设了专题页面披露财务报告、捐赠接收使用信息、救助申请流程办法和进度等内容;壹基金的FTI指数满分,天使妈妈也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自媒体公开了内容相当丰富的信息。2014年上半年,天使妈妈还公开征选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天使妈妈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的评估结论,“在公信力方面,患儿救助资金100%真实到位,对天使妈妈的平均打分为97.17分(满分100),97%的受助人认为好或者非常好”。
上述基金会或专项基金刚被质疑时,总体应对是坦然、主动的,他们通过审计报告、公开信或媒体采访、监管部门调查、第三方评估来回应质疑。
但是,这种程度的“透明”未能令质疑者满意。他们向慈善组织提出公开银行对账单、关联交易细节、高管薪酬等信息诉求。而这些信息常被视作“会计资料”“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是否应向公众公开,尚存争议。
慈善组织披露信息、提高透明度,根本动力是争取公众支持以实现公共利益。这不仅需要组织从透明、专业、高效等方面“练好内功”,也需要从“外部公关”方面发力,重视公众沟通和公民教育,改善行业生存环境。
综观近两年的慈善质疑风波,其中不乏组织自身的不完美,更多则源自我国慈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代慈善常识未普及。比如,对于提取行政管理成本、保值增值活动、全职员工的薪酬支出等合法合理的事情,公众难以理解、接受。因此,当某些“恶意质疑”发生时,不明就里的公众容易被误导、被激怒。
从某种程度上说,质疑不见得是坏事。这些风波吸引了公众的注意,给慈善行业创造了传道的机会。在“请教”与“解释”的互动中,慈善行业常识将逐渐被公众接受。久而久之,现代慈善理念将得以普及,公众辨明是非善恶的能力将得以提升,公民教育的使命将得以贯彻。
(见《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p213-2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