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直接投资成为中德关系发展的新引擎
——《德国发展报告(2015)》指出
来源:德国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5-05-29

  2015年5月28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共同举办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企业对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成熟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其主要投资方向:一是面向产业链上游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设计和研发等活动以及核心零配件的生产制造;二是面向产品终端的分销渠道和营销网络,甚至是具备优秀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管理团队。这种投资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给中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带来日趋严重的承载压力,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具备可持续性,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中国对德直接投资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有利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2013年10月30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直言不讳地说:当前许多(国家间的)的伙伴关系都冠之以“战略性”的称号,但这当中唯一能够称得上是“战略性”的,只有欧美关系。欧美关系的这种密切程度和稳定性除了双方具有的相同的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盟双方互为最重要的投资伙伴。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不同,不仅在直接创造就业方面效果显著,而且伴随着直接投资的是双方在人员、观念及文化等诸多方面更为深层次和更具持久性的相互交流,直接投资能够比贸易更为有效地促进两国社会之间的理解和融合。201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63%流向了欧盟,而美国所吸引的对外投资中44%来自欧盟。美国和欧盟的相互直接投资在大西洋两岸创造了7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美国企业在欧盟就雇用了420万名劳动力。相比之下,中欧之间的相互投资,特别是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与双方的巨额贸易量完全不匹配。随着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为中国企业工作。这既能缓解让当前欧洲政治家最为头痛的问题——失业,也能让欧洲人近距离了解和感知更为具体和真实的中国。德国是当前欧盟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又是欧盟范围内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国,中国对德投资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必将有利于整个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

  其次,有利于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能力。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投资规则,但欧盟和美国已经开始在相关谈判中推行自己的全球投资治理理念,推动形成有利于西方的投资规则。作为正在崛起中的海外投资大国,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资本输出的新时代,中国无疑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保障自己的海外投资利益。与欧盟正在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重要方式。德国作为欧盟最具影响力的成员国,对其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无疑将大大加强中方在谈判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指出: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实现亚欧两大经济增长极强强联手,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可见,“中德经济加强融合”的效应会远远超出中德双边的范畴,具有世界影响。因此,这是中国对德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投资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投资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的流动将更具广度和深度。投资又离不开金融机制的支持,随着投资的增加,两国金融合作必然会越来密切。这都会强有力地推动“中德经济加强融合”。正因为对德直接投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政府应该积极地鼓励中国企业“走进德国”“走进欧盟”,直接投资正在成为中德关系发展的新引擎。

  (参见《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p231-23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