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城区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水空间缩减,加剧了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水环境的脆弱性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指出
来源:京津冀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5-04-17

  2015年4月16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协同创新研究》在京发布。

  京津冀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域,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不足决定该区域整体缺水,特别是中心城市本地产水资源长期供不应求。京津冀区域尤其北京市、天津市水资源重度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污染严重。另外,城市排水、防洪面临极端天气带来的压力。由于北京市地铁、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空间(如人防工程)等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地下水“库容”减少,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水空间的缩减,加剧了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水环境的脆弱性。

  201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按照近13年本地平均水资源量计算,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42.5立方米、119立方米、210.3立方米,京津冀区域为人均170立方米。2013年,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资源分别为:118.6立方米、145.8立方米、195立方米,均远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极度缺水标准。从供给角度看,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4.8亿立方米(2001-2013年),但用水总量在35.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0.6亿立方米;天津市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3.8亿立方米,用水总量约22.1亿立方米,用水缺口约8.3亿立方米,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调水来弥补。

  京津冀区域连续干旱,降水减少,密云、官厅水库来水锐减。北京城市应急水源地已接近开采极限。自2003年以来,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陆续建成,开采初期地下水埋深在10米左右,开采以来年均下降3—5米,目前埋深超过40米,已接近设计开采值。北京第八水厂水源地取水能力从48万立方米/日衰减到18万立方米/日,衰减60%。城市应急水源地开采以来,周边农用机井50%以上出水不足,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用水,城乡供水矛盾突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每年10.5亿方长江水进京,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缺水矛盾。

  总之,跨省流域协同发展、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都需要京津冀统筹规划、共建共享。

  (参见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协同创新研究》p8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