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4月15日,由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第二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在京发布。报告指出,连片特困区需因地制宜、多元化推进片区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类型的多样化
从城镇化类型多样化的角度来看,连片特困区可以加快旅游拉动型、资源集聚型、边贸繁荣型、交通节点型和综合服务型城镇化发展。(1)旅游拉动型城镇化。随着交通设施和区位条件的改善,连片特困区可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以旅游及其关联产业带动连片特困区的城镇化发展。(2)资源集聚型城镇化。随着开发技术的提升、绿色开发意识的加强,连片特困区可通过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地区丰富的矿产及生物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能促进特色资源型城镇建设。(3)边贸繁荣型城镇化。连片特困区多为省际交界区,省与省之间频繁的商业往来,形成了繁华的边贸小镇,良好的商业基础、物流配送条件有助于其进一步集聚经济和人口,通过商业繁荣促进城镇化。此外,滇西边境片区还与老挝、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接壤,具有更好的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边贸繁荣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推广。(4)交通节点型城镇化。随着片区大通道、主干线以及重要支线的高等级铁路、公路建设,片区的城镇化以交通节点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撑,可以加快交通节点型城镇建设。(5)综合服务型城镇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分层级的集中供给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则为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进而推进不同层级的综合服务型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路径的多元化
连片特困区推进城镇化发展应遵循不同的路径,如移民搬迁、产城融合和组团发展等。(1)移民搬迁型城镇化路径。与其他地区的城镇化不同,移民搬迁是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在提升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中发挥做出重要贡献。连片特困区中存在大量自然环境恶劣区、生态脆弱敏感区、自然灾害频发区,这些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更不可能进行城镇化开发,因而,移民搬迁是这些地区城镇化的唯一选择。统筹移民搬迁资金、生态补偿资金、扶贫资金等,将居民向适宜城镇化的地区或现有城镇集中搬迁,能同时实现生态修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多重目标。(2)产城融合型城镇化路径。城镇密度低、规模小、吸纳就业能力不强是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因而,适当扩大已有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的规模、增加小城镇数量是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建设、产业园区引领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则是基本的城镇化路径。(3)组团发展型城镇化。连片特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使得片区的城镇化难以像平原地区的城镇化一样,走“摊大饼式”的城镇规模扩张之路。为了突破规模偏小、集聚能力偏弱的不足,连片特困区的中心城市、重点县城应走组团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相互毗邻的城镇,实现“抱团”发展,组建系列具有活力的“成长三角”,使其发展成为片区城镇化的引擎。
城镇化政策的多样化
连片特困区城镇化滞后,自组织城镇化进程缓慢,需要其他组织城镇化方式的大力支持,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的城镇对外部支持特别是城镇化政策的需求不同。因而,国家在推进连片特困区城镇化时应给予多维度的政策选项,满足其最迫切的需求。(1)政策优惠型。连片特困区部分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且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城镇面临的阻力或瓶颈可能主要来自于现有行政区划、行政级别或其他制度的束缚,若能前瞻性地消除这些障碍或者给予其足够的创新空间,便能促进这些城镇快速发展。(2)产业支持型。对于连片特困区中大多数的小城镇而言,缺乏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因而,有针对性地给予产业引导、产业培育甚至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能达到推进这些城镇快速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3)资金援助型。部分城镇拥有特色的产业资源和较大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但缺乏进行产业开发的资金支持。对于这些城镇,国家一方面要帮助当地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筹建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4)设施完善型。对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城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以及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城镇,在当地政府完全没有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情形下,国家可提供基础设施完善型政策支持。总之,对于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支持和援助政策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选项的“政策篮子”,让片区内各城镇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参见《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p30-3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