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4月15日,由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第二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在京发布。报告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的六步走战略。
一是中心城市增长极效应强化。按照《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中的规划定位,继续做大做强怀化、吉首、铜仁、张家界、黔江、恩施、龙(山)(来)凤、冷水江、涟源等中心城市,完善和提升其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其增长极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成长三角”推进合作发展。在强化中心城市增长极效应的同时,武陵山片区应积极培育“铜(仁)吉(首)怀(化)”、“黔(江)恩(施)龙(凤)”、“邵(阳)冷(水江)涟(源)”三个“成长三角”,推进“成长三角”内各中心城市的分工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产业新城等模式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实现“1+1+1〉3”的效应,放大原有中心城市的增长极效应。
三是四大城镇密集区圈层发展。一方面,以三个“成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中心城镇的发展,深化分工联系,形成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区;另一方面,发挥张家界市在武陵山片区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中起着“龙头”的作用,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建设旅游大通道,提升张家界的影响力以及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形成以张家界市为中心的城镇圈。进而,实现四大城镇密集区圈层竞相发展。
四是四大城镇圈联系强化。在黔恩龙经济圈、铜吉怀经济圈、张家界经济圈和邵冷涟经济圈竞相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对接、产业融合,加强了四大城镇圈之间的联系,经脉型、网络型城镇空间模式超越了单一城镇圈,成为各城镇圈联系的主要通道和载体,各经济圈之间的关系由前期的竞争为主逐渐过渡到分工合作为主。
五是核心经济带形成。随着四大城镇圈之间的竞合发展,张家界城镇圈和铜吉怀城镇圈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的相对优势,在四大城镇圈的竞争相对“隆起”。“铜吉怀”城镇圈地处武陵山片区中心、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最强、规模最大以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并且与作为片区旅游产业“龙头”的张家界城镇圈同处武陵山片区“东北—西南”走向的河谷沟壑内,有重要的交通干线连接、距离较近。因而,连接这两大城镇圈的交通干线沿线、东北-西南走向河谷沟壑内将形成一条相对隆起的经济带,即武陵山片区的核心经济带。
六是双“金三角”联动牵引发展。以“铜吉张”经济带为共同边的两大“金三角”——“武陵山金三角”和“大湘西金三角”成为串起武陵山片区城镇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其中,“武陵山金三角”以“铜吉怀”城镇圈、张家界城镇圈和“黔恩龙”城镇圈为顶点构成更大的“成长三角”,“大湘西金三角”则以“铜吉怀”城镇圈、张家界城镇圈和“邵冷涟”城镇圈为顶点构成“成长三角”。这两个“成长三角”分别辐射和带动武陵山片区的西北和东南部经济社会发展,并以共同的边线“铜吉张”核心经济带实现两大“成长三角”的联动,最终支撑和牵引整个武陵山片区空间城镇化的发展。
(参见《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p77-8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