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节目模式依赖引进,韩国节目或将成为“新宠”
——《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4)》指出
来源:全球传媒蓝皮书  作者:路红   发布时间:2015-03-31

  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主编的《全球传媒蓝皮书: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4)》正式发布。

  本报告是《全球传媒发展报告》连续出版的第四本,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策划、组织的年度集刊,由众多国内外全球传媒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共同撰写而成,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具有首创性、实证性和前瞻性的分析全球传媒发展的专业报告。

  2013年前半年中国电视屏幕上综艺娱乐节目一片火热,各大卫视都不惜将大笔资金倾注在综艺娱乐节目的制作上。在2013年第一季度里,综艺娱乐节目的播出比重只有7.88%,但收视比重则达到了16.58%,在各类型节目的收视比重中仅次于电视剧位居第二。其资源使用率(收视份额减去播出份额再除以播出份额)更是高达110.41%,在各种类型节目中占有绝对优势。综艺娱乐节目已经成为各大卫视吸引观众、获得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

  2013年中,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上展开了更加火热的比拼,出现了许多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创下高收视率的节目。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电视台在综艺娱乐节目的比拼上不是靠原创节目模式而是靠模式引进,显示出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自身造血能力缺乏的弊病。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引进来自荷兰的模式大获成功,同时也引发了2013年各大卫视大规模的模式引进潮流。

  一方面反映出2013年各大卫视热播的综艺娱乐节目全部是引进的外国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综艺娱乐节目类型单一化、同质化的问题,比如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过度集中。随着2013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限唱令”之后,各卫视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其中《爸爸去哪儿》引发了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收视高峰。

  根据尼尔森网联(Nielsen-CCData)的关于《爸爸去哪儿》在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四城市中的收视数据。《爸爸去哪儿》从第二期开始收视率一路保持增长,在成都甚至取得了高达6.37%的收视率。相比2013年前半年充斥电视屏幕的音乐类选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其新颖的节目模式为电视屏幕吹来了一阵新风,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在观众对趋于饱和的歌唱类选秀节目已经产生观赏疲劳之时,《爸爸去哪儿》用户外拍摄和亲子互动的特色抓住机会取得了成功。韩国原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中突出亲情、表达温馨的节目基调与中国的家庭文化具有文化上的同构性,这也是《爸爸去哪儿》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中国综艺节目掀起了一股“韩流”,韩国节目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界的“新宠”。即将上档的节目包括湖南卫视已引进的《花样姐姐》《真正的男人》,东方卫视引进的《不朽的名曲》《花样爷爷》,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以及确认落户浙江卫视的韩国经典户外挑战节目《Running Man》《爸爸回来了》等。

  (参见《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