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5年1月8日,由青海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青海蓝皮书:2015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召开。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标志,青海经济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青海蓝皮书分析,青海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有:一是国家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决心坚定。二是中央高度重视青海民族团结稳定的政治地位和“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这些都为青海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青海教育还得到了全国先进省(市)和各民族的大力支持,这为青海教育缩短和全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全省共同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现实需要。五是青海人口少,学校与学生数相对不多,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蓝皮书认为,青海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困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青海教育仍然存在着总体上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改革任务艰巨、教育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仍然缺乏,全省还有5.6万名适龄幼儿不能入园,边远地区特别是高寒牧区“入园难”问题仍然是农牧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二是基本实现“普九”“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问题凸显,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使农牧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择校热”持续不退。三是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尤其是农牧区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双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能力较为薄弱,民族教育的发展和双语教师的培养成为全省教育发展的难点。四是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紧缺,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不够紧密,招生难、社会吸引力不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需下大气力。五是高等教育管理机制行政化,发展活力不足,应对学生就业、专业调整、应用科研推广能力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
(以上内容参见《2015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50~16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