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12月29日,由工业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指出,与服务业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强势地位,是推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主体力量。
在分析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如果综合考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2年是四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年份,这是四个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超越的年份。中国的总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2003年超过英国、法国,2004年超过日本,2010年超过德国,2012年超过美国。
推动中国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首要动力源于货物贸易,而在货物贸易中,制成品则是主力军。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出口(包括服务)的比重2002年超过英国、法国,2004年超过日本,2007年超过美国,2009年超过德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的比重,除2011年出现徘徊外,一直呈增长之势。2013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的比重达到11.75%,不仅大大高于金砖国家的巴西、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2013年的比重分别为1.28%、1.79%、0.5%和2.76%),而且分别高于美国约3个百分点、德国约4个百分点、日本约8个百点,美国、德国和日本2013年的比重分别为8.4%、7.7%和3.8%。
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主要为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所推动。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比重,2000年超过英国,2002年超过法国,2004年超过日本,2006年超过美国,2007年超过德国。中国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2008年为2%左右,2013年为2.2%,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由2008年的12.7%增加到2013年的17.4%。制成品占货物出口的比重2003年即超过90%,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直稳定在93%左右。
与制成品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出口在全球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其比重长期不足5%,与美国等相差甚远,这虽然为中国的服务业出口提供了潜在的广阔空间,但迄今为止,中国服务仍没有表现出能利用这个空间的潜力,服务出口的各个门类中也并无哪个门类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部门是版税和许可证费、金融服务,而中国这两个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微不足道,服务贸易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难以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支柱性力量。
(参见《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p16-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