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三大因素推动近年来劳动者收入较快增长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指出
来源:产业蓝皮书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4-12-29

  2014年12月29日,由工业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指出,三大因素推动了劳动者工资的上涨:

  一是补偿型上涨。由于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福利改善被忽视、收入增长慢的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劳动保障部颁布新的《最低工资规定》,首度推行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加快、幅度加大。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上调了工资最低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17%。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目前我国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率还很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要求2020年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也会推动劳动成本的上涨。

  二是结构型上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使我国劳动力工资保持一个较低水平,但是这种状况正发生改变。2003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就已经出现“民工荒”、招工难。我国经济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支持我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劳动力绝对过剩和供过于求的状态将转变为供给不足,特别是数量工人的供给不足更为严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转变已经并将推动工资的持续上涨。

  三是倒逼型上涨。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马克思,1975)。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2年上涨了37.2%,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34.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2.8%。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房价及房租上涨更为明显,2013年住房租金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2年上涨了44.4%,大幅度推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必然倒逼工资的上涨。

  (参见《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p185-18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