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 12月 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书是“世界经济黄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写。本年度报告是对2014年世界和美国、欧洲、日本、亚太、俄罗斯、拉美、西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所做的分析和预测。同时,本书还就2014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宗商品等问题做了专题研究,对2014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多边开发银行等年度的热点问题做专门研究。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制裁已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为实现其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伊朗核问题触发国际社会对伊朗实行了8年多的经济封锁,导致伊朗陷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乌克兰危机则成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多轮经济制裁的导火索,并由此导致俄罗斯经济徘徊在衰退的边缘。由于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陆续出台,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对抗不断升级。
从国际经济制裁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有效的经济制裁往往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并且制裁方和被制裁方存在不对称的实力关系。也就是说,国际经济制裁实际上反映的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由于实力的悬殊,国际社会在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伊朗经济迅速遭受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不良表现甚至远远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由于俄罗斯相比伊朗拥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其对经济制裁的承受能力以及应对制裁的对策空间相对较大,还能在某些领域给制裁方带来巨大损伤,从而掣肘西方国家制裁措施的实施。总体来看,尽管经济制裁会给受到制裁的一方带来损失,但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带来的损失也不尽相同,并且其效果却可能与制裁方设定的制裁目标相差甚远。
尽管所有的经济制裁都有其设定的目标,但是往往仅仅依靠经济制裁很难实现这些目标。当一国有强烈的动机打击其政治对手时就不会采取经济制裁措施,因为经济制裁是一种见效慢、环节复杂并且不稳定的措施;而当一国考虑实施经济制裁时,就表明该国对于打击受制裁国家的政治动机不强,以致不足以成功应对所陷入的困境。这为经济制裁的长期性提供了解释。在国际社会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行动中,自2006年国际社会大范围实施制裁措施以来,已经历8年有余,但至今仍未能使伊朗答应制裁方的要求放弃核计划,在短期内仅仅依靠经济制裁仍难以实现伊朗核问题的全面解决。由此也可以预见,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必定不会在短期内取消,关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
(参见《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4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