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变革的讨论此起彼伏,但少有研究能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了解学生想要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未来的教育模式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12月18日上午,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该蓝皮书通过合同伙伴劳瑞德教育集团对全球21个国家、37所学校的20876名(中国学生6056名,占比29%)劳瑞德大学联盟学生进行调查,以描绘出“全球学生对未来大学的憧憬”。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年龄段在18~24岁的学生占99.8%,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31%和69%。本调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尝试了解学生希望未来大学发生怎样的转变或是会朝着哪方面转变,来分析学生眼中的教育现状、趋势及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应对策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未来的大学普遍抱有积极的预期,更注重未来大学的便利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就业取向。
1. 便利性
技术带来的便利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生认为技术的优势也应体现在教育中,包括网络课程、电子图书馆、社交媒体应用等。
——43%的学生认为未来的大学应提供免费网络课程。
——59%的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应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中国学生持此观点的比例则高达66%。
——68%的学生希望未来的大学将继续推进电子图书馆服务,为学生们提供课程资料和其他参考工具书,中国学生在此问题上比例相近,为67%。
2. 灵活性
学生们认为高等教育应当更加灵活,为个性化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52%的学生和48%的中国学生认为在未来的大学提供24小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44%的学生(45%的中国学生)则认为应为兼职学生及其他学生非常规的学习作息提供灵活的授课时间。
——41%的学生认为未来大学中不强制学生在2~4年中完成学习获得学位,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及进度参与课程,在其学习期内取得专业证书即可,中国学生支持此观点的比例为52%。
3. 创新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瓦解,当代学生认为学生素质评价应综合考核学习成绩和团队协作能力。
——54%的学生希望未来的课程更注重小组合作,中国学生中三分之二亦支持课程突出团队协作性。
——43%的学生认为未来大学应提供更针对个人的指导或网络辅导,弱化传统的教室观念,中国学生这一比例为47%。
4. 就业取向性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应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以就业为先导,真正实现就业无忧。学生普遍认为未来大学应为社会紧需的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61%的学生认为课程应由行业专家来设置。
——64%的学生和61%的中国学生认为应提供多语言授课,提高就业率。
——70%多的学生和67%的中国学生认为未来课程不仅要涵盖研究课题,还要根据不同职业教授所需技能。
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多个国家,他们的普遍特点是:精通技术,更具国际化视野,对未来抱有很高期望。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他们是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受益者,也希望自己接受的教育能将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领航人。劳瑞德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道格拉斯•贝克尔认为:“在一家公司走完个人职业发展全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属于勇于创新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不断收获成功的人。”这项调查向我们显示当前教育最紧要的就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甚。21个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每个国家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将获取实际工作技能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该蓝皮书研究编写机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研究智库,致力于国际人才等领域的研究,目前拥有全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在广州、青岛、东莞设有研究院,在香港、纽约、华盛顿、温哥华、巴黎、法兰克福均设有海外代表处。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