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保持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加大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指出
来源:生态文明绿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12-09

  2014年12月8日,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发布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本书是北京林业大学严耕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获得的最新成果。该课题组研发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ices,ECCI)是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从2007年至今,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使用ECCI可以计算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进步指数。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分析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根据最新数据的研究显示,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年度进步指数为2.92%。除了受社会发展强力推动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反映资源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系的绝对协调发展能力,年度增强4.72%。

  但国际比较表明,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差距日益缩小,但生态、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却仍在拉大。从获取的数据测算,在105个样本国家中,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位列倒数第二。当前,全国整体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短板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过高。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都有所进步,但进步尚不均衡。社会发展进步显著,仍是推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主要因素;体现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系的绝对协调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而生态活力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较小,变化率都在1%以内,这也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取得进步感受不明显的根源之所在。去除社会发展的进步,仅考虑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的绿色生态文明进步指数为1.8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更加重视协调程度的好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当树立“生态立国”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确保经济、生态双赢,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数据统计发布等。

  (参见《生态文明绿皮书(2014)》pp.001-0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