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4年9月22日,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会在北京蓝调庄园召开,在本届年会上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的首部研究成果——我国首部临空经济蓝皮书《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基于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大问题,以临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梳理了国际枢纽机场与绿色机场建设的主要模式,总结了上海、“珠三角”、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并针对北京新机场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临空经济蓝皮书课题组指出,建设北京新机场是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核心,创新京津冀合作体制机制,充分整合和协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资源和职能,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应建设成为跨区域的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京畿新区”)。
北京的两个重要10年和两次战略机遇
《报告》认为,北京21世纪的头20年,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北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两个10年看,北京已经和正在经历第二次重要战略机遇。
一是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的第一次重要战略机遇。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机遇,北京抓住并且用好了这个机遇。通过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北京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并且开始真正走向世界,逐步跃升为国际化大都市。
二是以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标志,北京迎来第二个重要战略机遇。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调研时要求北京明确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城市病”和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加强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北京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中的牵头作用。这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北京又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在北京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大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环境超载、部分地区环境脏乱、违法建设突出等“大城市病”集中凸显的背景下,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北京破解城市病,提升发展品质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新机场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报告》指出,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北京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机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着力将环渤海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实践。
北京新机场以打造“空港一体、港城一体、港域一体”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此为核心可以逐步推动建立京津冀三方跨区域京畿新区,不断创新京津冀三地合作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打破三地的行政区划束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共建京津冀跨区域“京畿新区”
《报告》提出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共建京津冀跨区域“京畿新区”的初步设想:
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核心,创新京津冀合作体制机制,充分整合和协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资源和职能,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应建设成为跨区域的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京畿新区”),并将其作为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先行区。从北京新机场的空间布局和辐射范围来看,“京畿新区”的空间范围应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区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
《报告》提出“京畿新区”的发展思路:
建设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的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民航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世界枢纽、中国门户、区域引擎、生态新区”的总体要求,以京津冀共建,创新跨区域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产城融合,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为抓手,以实现集约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导向,以北京新机场航空港为核心,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充分调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积极性,推进空地联运、海空互动、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绿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率先建成全国临空经济合作区、国际交往中心新高地、首都经济圈核心增长极和现代航空大都市。
《报告》提出“京畿新区”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
一是首都疏解城市功能重要承载区。着眼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大局,强化“四个服务”职能,通过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城市生态的优化和提升,形成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实现首都城市空间重构和产业重构。
二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率先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探索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通过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政策等方面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实现跨界、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合作,实现跨区域城镇规划一体化、机场建设与空港园区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和发展一体化。
三是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把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思考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的“试验田”。重点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加强干部跨条块、跨区域交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四是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立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的开发建设空间界限,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更加注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报告》提出“京畿新区”建设的五大任务:
一是优先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体系。以水、林、田、湖、园、绿为主体优化生态空间,以绿地、绿廊、绿道为重点强化生态屏障,以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为核心保护生态环境,以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居环境、绿色生活为目标共享生态产品,构建“1000米见绿、2000米见园、3000米见水”的生态景观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以北京新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北京新机场为中心,以京津冀一体化区域为腹地,构建放射性网络状海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航空、航海连接,空港、海港互动,京津区域联动的国际航运系统。建立地铁、高铁、京郊快铁一体化轨道交通系统。建立高速公路、公共交通无缝连接的快速通道系统。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核心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构建以科研、教育、文化、医疗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外迁北京中心城区的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央企研发机构,国家级综合性大学或新建国际化大学,国家综合性医院和医疗研发机构,国家文化休闲娱乐旅游设施等,形成对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区科教文化功能强、带动性大、辐射面广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形成以发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依托北京新机场航空港和现代航空商务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业。依托中国(京畿)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国家文化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生态宜居功能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
五是建设以现代航空大都市为核心,以航空梦想小镇为重点的绿色、智慧、宜居航空都市体系。以新航城、黄村新城、亦庄新城、固安新城、武清新城为核心建设现代航空大都市,以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十二个重点小城镇为基础,建设航空梦想小镇,在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功能区域形成现代航空都市体系。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