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5月31日】2013《慈善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函及议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5-30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承办单位:社科文献出版社学术传播中心

               中华慈善百人论坛

支持单位:河仁慈善基金会

               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

时间:2013年5月31日14:00-17: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


邀请函

       尊敬的:


       您好!2012年,是中国的慈善公益业界打破界限、打开视野,与社会的各种力量交织汇集,推动中国社会化变革发端的一年,政界、企业界、社会界的合作和通过合作推动慈善事业进步的意愿越发迫切。为总结慈善公益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深入探讨2012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径、官办慈善组织和民间公益组织的升级转型与微公益时代的公共自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于5月31日下午14:00-17:45,在中国社科院一层学术报告厅联合主办《2013<慈善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5月




一、会议概述

       《慈善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系列蓝皮书之一,既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也是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份“成绩单”。每年的蓝皮书,是对慈善事业年复一年的跟踪、总结和编写,给社会交一份答卷。因此,蓝皮书被认为是在书写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编年史,蓝皮书每年发布的数据、信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大众性,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12年,是中国的慈善公益业界打破界限、打开视野,与社会的各种力量交织汇集,推动中国社会化变革发端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慈善公益界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始于社会救助与社会问责的网络微公益向着公民自由结社及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微公益社会运动转化;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适应社会需求,吸取社会能量,形成适调性反应,持续推出一系列新政策,与正处于萌芽期的公民社会形成互动;三是慈善公益业界的反思与行动在不断深化中;四是第三方研究、传播与监管服务崛起。


       相比2011年,2012年公民的自由意识和独立意志更为彰显,以自由结社和公民自治为核心的社会土壤培养基进一步孕育和生成,社会氛围也从更多的抱怨和批判转向更多的自我行为的改变。在这样的社会土壤基础上,公民自发的群体性公共选择渐渐有了轮廓,两会后政策利好消息也已经释出,这些都预示着2013年将成为中国各种公民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蓬勃生长年。


       2013《慈善蓝皮书》完整的记录了过去一年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成绩,同时提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对于未来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二、会议议程


三、拟邀出席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朱锦昌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前秘书长

杨  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

程铁生    河仁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侨办原国内司司长

朱卫国    国务院法制办法规司一处处长

何道峰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会长

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杨  团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金锦萍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康晓光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

马  昕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处长

郑筱筠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杨  鹏    壹基金秘书长

郑易生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泳红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中心主任

郭沛源    商道纵横总经理

吕  朝    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

王  颉    慈善蓝皮书责任编辑

白爱莲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社会发展专家

卢  咏    美国公益机构咨询服务公司(CCS)项目总监

陈迎炜    恩派《社会创业家》主编

彭建梅    中民慈善信息捐助中心主任

刘佑平    中民慈善信息捐助中心副主任

刘德顺    社科文献出版社学术传播中心主任

(嘉宾以到场为准)



附录一

2012年度十大慈善热点事件


       事件一 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召开


       2012年7月12日-14日,以“发展•融合•透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综合性的公益项目集中展示会,被认为是继大运会之后的又一项落户深圳的重大盛事。本次展示会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多方通力协作的结果,开辟了一条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赢的公益事业发展新路径,得到民政部领导的表彰。


       事件二 广州放开社会组织公募权


       2012年5月,首部放开慈善公益组织公募权的地方法规《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少数有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独享公募权的垄断局面,规范化运作的民间公益组织均可经申请取得募捐许可。公募权的放开,对民间公益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机构透明运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政府机构的监管能力是一个挑战;对普通捐赠者而言,更多选择的背后意味着理性认知需要提升。


       事件三 中国红十字会继续受关注,红会改革成公众焦点


       2011年因网络事件成为公众焦点的中国红十字会,在2012年因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被网络多次曝光,继续引发社会关注。2012年7月,国务院发专文助力中国红十字会进行社会组织综合配套改革,红会的改革与发展适逢史上最好的机遇,但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和社会生态环境尚不宽松,改革不得不在艰难中行进。


       事件四 中基透明指数上线


       2012年8月底,由民间社会组织创建的中基透明指数FTI正式发布。FTI的推出不仅是对国家慈善行业信息公开的规则的积极响应,也是慈善公益行业将管理理念落实到机制和工具层面的重要标志。这在推动基金会乃至整个公益行业的透明度与专业性方面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成为公众乃至社会各界认识基金会的一个手段。


       事件五 深圳残友集团获英国社会企业联盟首届国际社会企业大奖


       深圳残友集团获英国社会企业联盟首届国际社会企业大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企在国际舞台上所获得的最大认可。自1997年成立以来,十余年时间,残友不仅积极推进残障人士通过依托高科技强势就业,更在社会公益与社区服务的创新探索中积淀了宝贵经验。


       事件六 中央财政拨2亿基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


       2012年,财政部首次划拨2亿元专项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此举的破冰和示范意义远远超出2亿资金带来的支持。而这个重大的政策举动缘起于子2000年以来各地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购买。


       事件七 六部委联合发文推动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


       2012年初,国家宗教局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供政策指导。随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表明了党和政府鼓励与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立场和态度。宗教慈善事业的新篇章开启了。


       事件八 中华儿慈会网络质疑风波


       2012年12月10日,网络发布一则微博,质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帐目不清,怀疑有 “洗钱”行为。自此,该基金会不断遭到网络质疑,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经历了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与拷问,同时也暴露了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思考超越了事件本身。


       事件九 7•21北京特大水灾


       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城市公共应急能力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民间自组织力量也在危急中展现。不少自发组织的志愿者行动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也显示出民间力量的组织化程度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民间救灾机制亟待完善,民间救灾的联合行动将成为一种趋势。


       事件十 深圳桃源居社区模式在推广中斩获国际金奖


       2012年11月26日,在阿联酋阿爱恩市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最适合人类居住社区奖”总决赛上,重庆桃源居社区的山体公园和公益设施建设项目,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类”金奖。专家评审和参会的其他国家代表均表示:重庆桃源居社区由民非组织主导的公益开发模式和成功实践,值得国际社会认真学习和推广。这是继深圳桃源居两获理想人居国际金奖之后,重庆桃源居再次斩获该项国际大奖,意味着桃源居人居模式成功走出深圳,并获得升级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附录二

中华慈善百人论坛简介


       在历经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辉煌后,中国开始面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改革攻坚。信仰缺失和战略研究匮乏,使得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攀升。公民意识的启蒙和精英责任的担当,都需要中正理念的引领。在此背景下,2010年1月5日,中华慈善百人论坛(以下简称:百人论坛)在北京诞生。


       百人论坛是由徐永光、王振耀、杨团、陈健民、冯燕五人发起的全球华人慈善自由开放的讨论平台,参加者为大中华区及海外华人学者专家、官员、企业家和公益领袖。论坛有组织规范和议事规则,并以推举方式设立了召集委员会,目前共有召集委员15人,其中,大陆地区10人、香港地区2人、台湾地区2人、澳门地区1人。论坛选举了杨团为秘书长,每次论坛选举产生新任主席。论坛决定,经三次邀请出席论坛的嘉宾可成为论坛成员。至今,已有13位新成员加入论坛。


       百人论坛每年召开两次主题论坛,邀集全球第三部门、政府和企业界的华人代表参与,共商当下影响大中华慈善格局的重大问题,拟通过建设一个坦诚高效的对话平台,聚合华人世界先进的慈善理念和创新的经验,引领并推动中国大陆慈善事业的发展。论坛的主要工作是:倡导价值理念,树立慈善理想;建立专业共识、夯实大众基础;培育慈善组织、培养专业人才;引导行业发展、研究战略问题;促进社会创新、推动公民社会建设。


       自2010年起,百人论坛已于大中华区举行了六次主题论坛,形成了官、商、学及公益慈善界的基本共识,对于聚合华人社会善治和创新的经验,推动政府决策、社会创新及公民社会建设方面凸显了积极和重要的影响力。2010年5月,百人论坛以“富人慈善之道”为题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论坛,形成了富人慈善有利、有道、有责、有力的原则共识。2010年11月,第二次论坛以“民间公益与政府责任”为题在深圳召开,旨在推动中国慈善生态实现应然的改变。2011年5月以“透明度与公信力”为题在无锡灵山召开第三次论坛,对慈善公益界透明度和公信力进行全球透视并形成无锡共识。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第四次论坛,主题是“慈善与免税”,形成了税收应让利于民间公益、充沛慈善资源的共识。2012年5月以“慈善与宗教”为题在台湾福华饭店举办第五次论坛,对慈善与宗教互为作用的良性发展形成台北共识。2012年11月以“跨界别合作:多元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六次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论坛形成了跨部门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取长补短,共享资源的香港共识。


附录三

《慈善蓝皮书》简介


       《慈善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系列蓝皮书之一,既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也是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份“成绩单”。每年的蓝皮书,是对慈善事业年复一年的跟踪、总结和编写,给社会交一份答卷。尽管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是一个需要成长的新的事业,但是慈善事业一年一年做下去,我们在创造历史,记录历史,蓝皮书就是在书写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编年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研究员为主编的专家团队与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领导下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发行了009、2010、2011和2012年四册《慈善蓝皮书》,撰写团队的高度专业性和合作精神,极大地提高了蓝皮书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已发布的蓝皮书完整的记录了过去四年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成绩,如社会慈善意识增强、慈善组织网络化、慈善事业管理更加规范、公益人才培养收到重视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提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对于未来中国慈善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一、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完善,包括慈善事业法的推进,各个部门觉得完善慈善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刻不容缓的。 


       二、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将加大。孵化器的概念于前几年提出来,到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很多孵化中心。


       三、慈善的捐赠形式更加多样。


       四、慈善事业的总量规模会明显增大,这是抵挡不住的发展趋势。


       五、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注意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慈善领域要尽快形成共识和行业规则。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文化建设和现代慈善理念落后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超越这个领域基本的规则和观念,我们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蓝皮书坚持并延续了大中华的概念,关注香港和台湾的慈善事业,并对海外的慈善做一个全景的展示,可以说给与了年轻的中国慈善事业多方面的启示,对社会大众、慈善机构、从业人员的政府政策抉择都有着很好的参考意义,这也是编撰慈善蓝皮书的最大意义之所在。因此,《慈善蓝皮书》每年发布的数据、信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大众性,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致力于三年内将《慈善蓝皮书》打造为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权威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