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发布
中国第一部《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今日在京发布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4-10
中国第一部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2年4月10日在京举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外交学院杨闯教授、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院长徐黎丽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魏志江教授、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戴旭副教授、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郭延军助理研究员、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宋黎磊讲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兼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廖恳副秘书长、《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柯银斌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并与全场嘉宾一起在无比的期待中共同迎来了非传统安全蓝皮书的亮相。
2012版《非传统安全蓝皮书》发布会2012年4月10日在京举办 摄影/刘胜宇
“2012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由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任主编,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与致力于非传统安全思考的青年研究者,就国际非传统安全态势、国内各个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现状以及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对策等问题,展开全面考察与深刻分析。蓝皮书用“非传统安全”的视维来审视现实世界的图景,为全球范围内乱象迭出之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挑战提供了一个有理据、有价值的观察与思考维度,以期让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诸多非军事的、跨国的、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具有普遍威胁的、需要多国行为体共同治理的挑战与问题有一个更加细致的认识与思考,并为新时期中国非传统安全管理方略的新建构提供了诸多有意义的参考路径。
据悉,“非传统安全蓝皮书”将逐年对中国非传统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剖析,为党政决策部门建言献策,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机构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还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安全管理与安全方略的理论与现实提供了一个切实、恰当的窗口。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认为:“读者见到的是世界上第一部定期发布的非传统安全报告,一部完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新型安全皮书。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部主任张蕴岭教授认为:“希望这部非传统安全研究年度报告能够起到提高认识,推动研究的作用,更希望这项工作能够一直做下去,不仅让国人了解,而且也能推向世界。”
此次蓝皮书的发布同时也得到了诸多知名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蓝皮书为推动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与建言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思路正在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2012版《非传统安全蓝皮书》重点内容与创新点介绍
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由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主编完成,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与致力于非传统安全思考的青年研究者,就国际非传统安全态势、国内各个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现状以及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对策等问题,展开全面考察与深刻分析。蓝皮书用“非传统安全”的视维来审视现实世界的图景,为全球范围内乱象迭出之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挑战提供了一个有理据、有价值的观察与思考维度,以期让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诸多非军事的、跨国的、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具有普遍威胁的、需要多国行为体共同治理的挑战与问题有一个更加细致的认识与思考,并为新时期中国非传统安全管理方略的新建构提供了诸多有意义的参考路径。
总体而言,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在涵盖内容与写作特征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个制度化。蓝皮书认为我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已基本形成制度化,并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学术期刊、研究机构(智库)、教学课程、研究项目与基金、学术网络等多种学术平台的形成,来考察我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兴起与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本书特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非传统安全管理博士点与硕士点的学科建设的努力。
两个维度。蓝皮书针对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非传统安全现实,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对2011年世界所面对的非传统安全重大事件进行了重点梳理与精细归类。国际领域有:非传统安全的政府间合作,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中国与之的合作应对,中南半岛非传统安全隐患与中国的应对之策,中韩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与展望等;国内领域有:边疆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人口与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安全、土地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等。
三个特征。蓝皮书描述并分析了当前非传统安全的三个典型特征,即“时代性”、“交织性”与“复合性”。时代性,即时代主题从“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正在转向“安全与发展”的时代,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核心;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最安全,哪一个国家将是最好的国家!“交织性”,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并表现了在起因、手段、过程、特征、影响、与传统安全的关系上相互交织的多种“样式”。“复合性”,即在全球化的作用下,非传统安全呈现“复合性”的特征,威胁主体的模糊性、威胁成因的隐蔽性、威胁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威胁形态的动态性等特点更加明显,综合了地缘因素、利益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语境比传统安全更为复杂与模糊。
四个要素。蓝皮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的内涵有了更加切实的把握,即认为非传统安全应该是包含了四个要素:非军事性、跨国性、非国家行为体引发、具有普遍威胁性。
五类问题。蓝皮书对2011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议题分为五类:一是与全球安全治理紧密相关的议题,二是与国际及地区性安全治理相关的议题,三是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相关的议题,四是与中国自身社会治理相关的议题,五是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建构相关的议题。
重点:
《中国非传统安全蓝皮书(2011~2012)》一书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与致力于非传统安全思考的青年研究者,就国际非传统安全态势、国内各个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现状以及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应对等问题,展开全面梳理与与深刻分析。
本书针对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非传统安全现实,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对2011年世界所面对的非传统安全重大事件进行了重点梳理与精细归类。国际领域有:非传统安全的政府间合作,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中国与之的合作应对,中南半岛非传统安全隐患与中国的应对之策,中韩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与展望等;国内领域有:边疆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人口与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安全、土地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等。
本书对非传统安全的历史语境作了分析,继而从规范性研究的角度对非传统安全的源起、界定与领域特点进行了阐述。张蕴岭教授在序言中强调与传统安全相对应的非传统安全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根由:“一则它们成为了具‘集合性特征’的安全种类,也就是说形成了它们的‘共有特征’;二则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很大,成为必须给予极大重视的问题。”
本书对2011年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议题进行了归类阐述,并把2011年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议题总体上分为五类:一是与全球安全治理紧密相关的议题,二是与国际及地区性安全治理相关的议题,三是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相关的议题,四是与中国自身社会治理相关的议题,五是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建构相关的议题。
本书对我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制度化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学术期刊、研究机构(智库)、教学课程、研究项目与基金、学术网络等多种学术平台的形成,来考察我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兴起与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本书特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非传统安全管理博士点与硕士点的学科建设的努力。
本书还在2012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展望的基础上,对2012的非传统安全形势与中国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应对方略进行评述。特别介绍了学界业已形成的诸多非传统安全方略的设想,如“包容性发展”、“创造性介入”、“和合主义”、“标本兼治”、“多中心治理”、“国家级体系”、“人类安全机制”等。
创新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认为:“读者见到的是世界上第一本定期发布的非传统安全报告,一本完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新型安全皮书。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该书用“非传统安全”的视野来审视现实世界的图景,并为世界范围内乱象叠出之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挑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观察与思考维度,以期让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诸多非军事的、跨国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具有普遍威胁的、需要多国行为体共同治理的挑战与问题有一个细致的认识与思考。
本书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键特点即全球化带来的安全问题的“复合性”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在全球化时代,被称之为“非传统”类型的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比,往往更具有其威胁主体的模糊性、威胁成因的隐蔽性、威胁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威胁形态的复合性等特点。与传统安全相比,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多地综合了地缘因素、利益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其语境比传统安全更为复杂与模糊。
本书对非传统安全的时代性进行了揭示,认为非传统安全是时代发展的新主题、外交提升的新议题、学科发展的新考题,而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难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所关注与呼吁解决的新问题。
本书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多种样式进行了论述,第一次综述了在起因、手段、过程、特征、影响、与传统安全的关系上表现出不同的“样式”,如因全球化而导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因不发展而导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传统安全为手段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非传统安全为手段的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安全问题等。
本书提出了继“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之后的时代观特征概括“安全与发展”的时代,认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核心,强调: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最安全,哪一个国家将是最好的国家!安全或者说广义的安全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应对种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的安全制度与安全能力的建设也将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议题,并且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安全制度创新将是2012年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制度建设。
本书用广义安全观----“安全是行为体间的优态共存”来分析现实,指出了非传统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安全领域呈现有如下重要特点:安全的内涵指涉更加丰富多样,安全的领域边界更加复合多重,安全的维度指向更加复杂多向,安全的维护应对更加泛化多元。
分报告的内容要点:
郭延军、任娜的《非传统安全与政府间国际合作》梳理了2011~2012年度政府间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的进展、挑战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文章对2012年的预测是:非传统安全的各层面治理将继续扩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与竞争的焦点,大国围绕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博弈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在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非传统安全议题的治理中将获得实现自身和平发展的巨大机遇。
宋黎磊的《欧洲非传统安全问题趋势分析》对欧洲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与中国与之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自然威胁、经济威胁与跨国威胁这三者被认为是欧洲遭遇到的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展望2012,文章认为欧洲的非安全问题的突发性、传导性、联动性显著增强,而复杂性、不稳定、不确定性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与之相应,欧盟的安全和繁荣越来越依赖于与中国、美国等共同建构基于“有效的多边体系”国际秩序。
陈锴在《中南半岛非传统安全隐患及中国的应对之策》一文中分析了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隐患如人口拐卖、跨界民族、童兵、公共卫生、人工合成毒品等。文章预测2012年,缅北跨界民族武装将由非传统安全隐患转变为显性威胁,认同危机将成为最难解决的非传统安全隐患,维护中国在中南半岛地区的海外利益将面临考验。
魏志江、张旻彦的《中国与韩国非传统安全合作》认为2012年中韩非传统安全合作与地区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将形成良性循环,中韩非传统安全合作将产生“外溢”效应,政府层面外的“第二轨道”将成为落实中韩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推动者。
徐黎丽、孙春日等的《中国陆疆非传统安全问题》一文认为,中国陆疆主要问题主要有:生态问题,跨界资源问题,贫困问题,人口问题,边界纠纷,跨国贩毒问题,跨国民族迁徙、安置及身份问题,国外宗教势力入境传播问题,边疆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三股”势力问题,“中国威胁论”问题等。并提出了安边、治边、固边的政策建议。
潜旭明、倪世雄的《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考察了能源安全的非传统安全特征,对中国的能源分布及生产、中国能源的消费、中国能源存在的安全忧虑、中国的国内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外交及中国国际能源战略、中国能否跨越“能源危机”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米红、周伟的《人口城市化、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文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人口安全与环境安全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问题。以情景分析和“可能-满意度”为主要方法,对中国未来的碳排放的峰值和达到峰值的时间进行了估算。文章对特定城市化率对应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考虑不同方案下能源结构的优化,通过系统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可能结果。
姜振飞的《中国核安全问题》一文回顾了国际与中国核电发展和核安全的历史和现状,针对核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核安全问题,基于福岛核事故教训,认为中国2012年核安全方面的可能采取的对策为:加强核安全应急机制、核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加紧制定核安全规划,制订更加严格的核安全标准,提高核电技术水平,加强中国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扩大核安全方面的民众参与和知情权,加强核安全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核安全立法步伐等。
周洁红的《食品安全》认为2011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供应链主体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的主观故意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力。对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展望是:绿色消费安全消费趋势显现,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已从“吃饱”转变为“吃好,吃精”,“健康与保健”成为食品与饮料行业的主导趋势。
傅荣校《政务信息安全》一文指出政府信息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政务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核心信息泄密、网络经济犯罪、非法信息传播等的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维护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尤其是如何保障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
谭荣的《土地资源安全》一文在辨析非传统安全视角下土地资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2011年中国土地资源安全的热点问题,包括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的农民“被上楼”问题、保障经济增长和保护粮食安全的土地政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土地攫取和西方对中国的指责等。认为2012年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土地资源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晰土地产权、规范土地财政和建立边境土地国际合作机制等。
周章贵《水资源安全》运用非传统安全理论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跨界水、虚拟水等热点问题予以考察,认为非传统安全视域中的未来“水战争”有:有形水战争和无形水(即“虚拟水”)战争,前者指全世界有70多个热点地区有可能会因国际河流的水资源而引发冲突,后者指涉及国家或地区间通过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方式对虚拟水资源的争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