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在第四届欧亚经济论坛上隆重发布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11

2011年9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隆重开幕。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出席本次论坛的贵宾还有吉尔吉斯斯坦副议长马梅罗娃、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伊马那利耶夫、蒙古国副总统奥其尔巴特、中共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先生、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等,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欧亚各国政要、部长级官员、地方领导人、国际组织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约900人应邀出席论坛。其中,国内外副部级以上嘉宾60人,嘉宾涉及30个国家及地区,来自能源、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

9月23日下午,我社出版的《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1)》在本届论坛上隆重发布。这是欧亚经济论坛创办以来首次发布权威性科研报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纳塞罗夫、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张建政出席并致辞。会议由原外交部副部长、欧亚经济论坛秘书长张德广主持。

 

2011欧亚经济论坛研究报告发布会9月23日在西安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1)》亮相第四届欧亚经济论坛

 

该黄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欧亚经济论坛执委会办公室等机构的近30位学者联合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吴恩远、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兼欧亚经济论坛执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汪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吴宏伟担任主编。该书对上合组织成立10年来在安全、军事、区域经济、能源、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客观反映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在上合组织的学术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汪涛介绍了欧亚经济论坛编撰出版《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1)》、《中国企业欧亚国家投资报告(2009-2011)》的目的和意义。吴宏伟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分别介绍了两本报告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李琪对报告做出点评。

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的生命力如何?该黄皮书指出,10年来该组织的法律基础和机制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安全等各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树立了良好国际形象,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未来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该黄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宏伟博士说,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是为了解决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以及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信任问题而达成的。到2001年6月15日,五国元首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元首一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时,一些人对其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有人还认为其将是与西方抗衡的军事同盟。如今事实证明,上合组织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和成员国经济发展,践行的互利、互信和双赢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际上,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法律基础和机制两方面建设。十年来不仅签订了一系列多边和双边的打击“三股势力”、组建秘书处及众多尊重程序规范的重要文件,还建立起了众多行之有效的会议与磋商机制,如元首会议、政府首脑会议、部门领导人会议、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常设的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机构,以及民间交流与合作机制,观察员国机制和对话伙伴国机制,从而深化了各领域的合作,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该黄皮书主编、欧亚经济论坛执委会办公室主任汪涛博士说,上合组织成立伊始就不是几个国家的空谈俱乐部,也不是军事同盟,而是为应对三股极端势力威胁的需要,一直都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着各领域合作,推动了各国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渐渐让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上海精神”深入人心。

上合组织无疑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互信和开放以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的上合组织,还一直把保护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基本宗旨和任务之一,与众多全球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渐渐建立起了正常的合作关系,从而成功消除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对其的误解和顾虑。

吴宏伟说,开放性是上合组织的重要待征。这不仅体现在经济、金融、教育、文化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还表现在如何发展新成员等重要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基本法律基础和机制工作已经完成,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如今,上合组织已具备了良好的内部发展条件。成员国对其发展目标、性质和作用高度认同。在反对三股极端势力、维护地区安全、防止社会动荡上成员国意志坚定,行动一致,目标一致。在经济发展方面,成员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都有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强烈愿望。这是上海合作组织继续发展的最有利基础和条件。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上海合作组织在复杂的国际与地区环境中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吴宏伟说,一是外部条件和环境对其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后金融危机经济复苏不稳、主权债务危机接续冲击、阿富汗形势不明朗等使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防止发生在其他地区的社会动荡传导到本地区和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三是发展经济防止失衡加剧是成员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四是随着经济各领域合作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有效进行;五是在机制建设初步完成后,扩员问题开始摆到面前。

关于这部凝聚中国学者集体智慧的《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上合组织副秘书长纳塞洛夫说,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上合组织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份报告全面评价了上合组织的发展,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关于该书

2009年7月,我社出版发行了首部《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即《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2010年6月,我社出版发行了第二部《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即《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0)》);本次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1)》是我社出版的第三部《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

 

 

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以专辑形式对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在安全、军事、区域经济、能源、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定位、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对上海合作组织影响、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上海合作组织影响、上海合作组织与阿富汗问题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等重大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专家学者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的独特看法与不同观点,为政府、企业和社会了解上海合作组织现状与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该黄皮书对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和军事领域合作历程进行了回顾,指出包括军事合作在内的安全合作始终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合作领域,强调上海合作组织虽然举行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但主要是针对威胁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三股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别是防范国际恐怖势力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蔓延,以便为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发展创造和平环境。这种解释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军事合作的顾虑和误解。

该黄皮书单独介绍了2010年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功举行,通过了《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等重要文件。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会议上,总理们就中亚地区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研究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经贸和人文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该黄皮书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过去10年这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确定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政策和方向的文件;2.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合作机制;3.确定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目标;4.务实合作全面展开,合作规模和档次不断扩大和提高;5.密切金融合作,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增强了抵御外来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6.成员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与成员国贸易在多数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互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该黄皮书指出,过去10年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首先是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确定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政策和方向;其次,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第三,确定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目标;第四,务实合作全面展开,合作规模和档次不断扩大和提高;第五,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增强了抵御外来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最后,成员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提高了成员国贸易的地位。

此外,该黄皮书还用较多篇幅详尽分析了2010-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国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状况以及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作者都是对这些国家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的专家学者。资料翔实可靠、观点自成体系,是了解这些国家基本国情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往届欧亚经济论坛回顾

欧亚经济论坛是以上合组织相关国家为主体,面向广大欧亚地区的开放式经济对话平台。自2005年成立以来,有效发挥了公共外交、投资促进、政策协调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作用,形成了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窗口,对推动中国与欧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丰富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5欧亚经济论坛

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于2005年11月10日至11日举行,论坛的主要议题为“搭建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相关地方区域经济合作”。论坛设全体大会和能源、旅游、金融、合作4个平行分会,分别就能源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性金融合作、中国中西部地方政府与中亚及俄罗斯地方政府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倡议。

——2007欧亚经济论坛

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于2007年11月8日至9日举行,主题为“加强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设全体大会和能源、金融、旅游、地方政府合作、教育和各国投资环境推介会等6个平行分会。来自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和专家学者等1200多人出席大会。

——2009欧亚经济论坛

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于2009年11月15日至16日举行,主题为“携手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共设全体大会和金融、能源、教育、海关与商界合作4个平行分会。来自欧亚地区32个国家的783名嘉宾出席大会。参会的国内外副部级以上官员达41人(不含各国银行行长),省市代表260多名,总人数超过1200名。

——2011欧亚经济论坛

第四届欧亚经济论坛于2011年9月23日至24日在西安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欧亚合作、共享转型机遇”为主题,旨在探讨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加快经济转型的措施和途径。本次论坛期间将举行36项活动,包括1次全体大会,金融、能源、文化、教育、遗产保护与旅游5个平行分会以及2011欧亚生态安全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驻华使节西安行系列主题活动等。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欧亚各国政要、部长级官员、地方领导人、国际组织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约900人应邀出席论坛。其中,国内外副部级以上嘉宾60人,嘉宾涉及46个国家及地区与国际组织,来自能源、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