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国内首部《物联网蓝皮书》已于2011年5月出版发行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22
或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物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世界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对物联网也还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从源头上来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早提出来的。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物联网正当其时。物联网技术能有效地监测、控制诸如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建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军事、航空、交通、物流、城市建设、医疗监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和“可控”状态。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将走向社会各行业和普通百姓家,进入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在军事、航空、智能交通、物流、环境监测、城市建设、食品安全、矿山安全、资产管理、医疗监测、防伪技术、智能农业、教育信息化等广泛的应用领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之一,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切入点。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就是信息的通达。这种信息的通达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应包括人与物的互动、物与物的关联。通过信息的交互和基于信息的服务,人与自然、人与人可以达到更高的和谐,人类社会也会因此更加美好。
基于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发行了国内首部《物联网蓝皮书》(即《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该书由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撰写,黄桂田、龚六堂、张全升担任主编,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论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也描述了未来物联网技术在不同领域可能的应用和为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为物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物联网蓝皮书》四大看点:
1、知识启蒙
鉴于物联网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和技术,该书介绍了物联网的常用技术和基本原理。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通信、处理,在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深度应用于经济社会和自然领域、提高人类生产生活管理水平的全新信息系统。其主要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2、资料翔实
该书首先从宏观经济、技术、产业链建设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论述了物联网经济的金融支持以及中国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还讨论了物联网海量数据处理以及云计算在物联网实现中的潜在价值,展望了云计算在不同层次上为物联网提供的服务;全面地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美国的开发与应用状况。
3、观点独到
本书回顾了我国物联网产业自兴起以来的主要事件,总结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特征,认为物联网在我国各产业的普遍应用已成趋势,它将联合相关产业形成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我国物联网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在于产业化应用和大规模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规模效益。这些内容都为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脉络和评估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4、典型案例
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对提升我国知识创新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该书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实践或典型案例。
总的来说,该蓝皮书视野宽、观点新、实例多,对于我国从事物联网规划、研发、产业与应用的科技与管理人员都具有参考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