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发布
主题:《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妇女绿皮书)新书发布会
会议地点:北京国际饭店1层会议中心
会议时间:
主持人: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在2009年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今天召开《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布报告》《妇女绿皮书》新书发布会,具有特别的意义,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专家: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同志;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张静同志;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同志;中华女子学院院长教授张李玺同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同志;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研究院赵涛同志;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主任、妇女性别研究于培训基地负责人岳素兰同志;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傅泽田同志;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处副主任张慧玲同志;我市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应邀前来参加今天新书发布会的还有全国妇联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领导,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有在京的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邀请到了一些新闻媒体和出版界的朋友,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新书发布会的议程有五项。首先请全国妇联妇女研究说所长谭琳同志报告《妇女绿皮书》的主要内容。
谭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感谢各位光临今天的新书发布会,特别感谢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在2006年第一本《绿皮书》发布的时候,我曾说过,作为全国第一个妇女研究机构,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组织编写《妇女绿皮书》的目的就是要使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不仅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而且成为党政决策部门、国内外研究机构、公共部门、企业组织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科学对待的问题。同时,我也代表妇女研究所承诺,我们将本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感,定期编辑出版《妇女绿皮书》,努力为社会各界及时、客观、清楚的了解中国各领域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形势,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提供参考。
今天,会聚我国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思想观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第二本《妇女绿皮书》与各位见面了,在此,我要代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衷心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他们所在的机构,衷心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还要衷心感谢今天到会的各位朋友,正是有了你们的鼎力支持这本妇女绿皮书才能如期奉献社会。我想通过两个方面介绍一下。
第一本书的主要特点;第二是总报告的主要内容。这本绿皮书的特点和重点用三个关键词说明:民生、弱势群体、性别平等。民生问题关系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其中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妇女研究机构主要关注妇女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我们更关注其中关乎性别不平等的因素,并且希望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各项政策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换句话说,我们力图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人们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公正和改善民生为关注妇女群体为重点的关注妇女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妇女权益推动性别平等,现在的政策为我们保障妇女权益推动性别平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政策、环境。
同时,积极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也有利于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社会目标,这本书集中反映了各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妇联组织的研究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2006年以来,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主要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策略的权威观点和看法。力求做到理论性、应用性及咨询性的结合,这本书包括总报告,发展状况分析,法律政策分析,专题调查研究和社会行动评估报告以及复录7个篇章,它概括性了描述了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妇女发展各方面的可喜变化,有针对性的分析了流动妇女、失业妇女、留守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女童以及残疾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民生问题,重点分析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物权法》就业政策、小额贷款以及遗书保障等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性别平等问题,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区市在健康、教育、经济、政治和决策参与、家庭及发展环境六个方面,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和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估,本书还邀请了政府部门、妇联组织以及其他的非政府组织,介绍了在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实际经验,梳理了2006年2007年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出台的重要法律,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二,《妇女绿皮书》总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介绍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主要进展,在这两年中,我们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征:
一是妇女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并以完善,二是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男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的程度明显提高。一是各地《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修正案》通过以后,各省区市积极行动,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办法,据我们统计,仅在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两年中,就有17个省区市先后颁布实施办法,目前为止,已经25个省区市出台了实施办法,各省已经出台的实施办法从不同方面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可操作性的计划,在一些方面甚至有所强化和突破,例如有的尝试对性别歧视、性骚扰、家庭暴力等重要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有的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有的重点放在弱势妇女的权益维护,还有的明确细化法律责任,这些细化和强化的规定,有利于切实有效的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
2,各级政府推进妇女发展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辟一节规划妇女发展,要求“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妇女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的目标,对于强化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发展纲要的责任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地方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北京的等地将妇女发展规划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专门规划之一,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山东等地将妇女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作为人大会议实际的内容,2006年国务院工委组织了15个由省部级领导带队的评估督导,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认真总结落实两纲目标责任的成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随后开展的两纲目标的研讨顺利完成,相关部门对完善性别统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基本要求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性别统计数据逐年增加,性别统计指标框架进一步完善。
3,法律政策中的性别主流化程度逐渐提高,2005年以来,一大批关系民生的法律政策相继制定、修订并颁布。在这些法律政策形成的过程中,体现性别视角、调整性别利益正在逐步成为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自觉行动。例如,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最终能够加入公平就业一章,并在多处体现对性别平等的重视,是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吸纳意见和建议的结果。为切实提高妇女参与立法决策的程度,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首次对全国人大女代表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中女性代表的比例不低于22%。
尽管11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尚未实现目标,但是比上届有所提高,达到了27.3%,14个省区市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高于上届,23个省区市的女代表比例超过了22%,其中有6个省区市的女代表的比例超过25%。
四,妇女组织和参政妇女参与立法和决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妇女参政实践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经验积累和策略技巧,妇女组织参政议政的效果明显增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法律政策中,性别视角的体现不在于法律政策中性别、女性、妇女的字眼出现多少次,而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的愿望和需求,妇女的诉求绝不仅仅代表妇女自身的利益,也是社会公众的必然要求,所以要理直气壮的争取。性别平等诉求的表达既要建立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事实和数据说明,同时也要讲究策略技巧,用法律和政策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妇女《物权法》最终采用了全国妇联提出的建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委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被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这一规定虽然没有出现妇女或性别的字眼,但它对保障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农村妇女因村规、民约而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了相应的司法救助途径。
5,新农村建立加快了农村妇女发展的步伐,增强了良性平等参与与公平分享。国家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了妇女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家庭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广大农村妇女自觉掌握农业新技术,积极参加农业技能培训,踊跃参加现在农业生产,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和乡村文明建设中卓有生效,一年来农村妇女劳动力一直在60%以上,2007年全国农村村委会成员的女性比例达到了23.2%,比200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农村妇女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6,妇女就业困难得到重视,就业状况开始好转。尽管妇女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但积极就业政策特别是消除零就业家庭,政府公益岗位和创业扶持等政策的推行,不仅使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且增强了妇女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各级妇联组织一如既往地推动和帮助妇女就业,积极开展创造新岗位、新业绩、新生活等促进妇女就业和创业的活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各级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一批下岗失业妇女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重新找到了贡献社会发展自我的新途径。
7,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迅速扩大,性别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近年来覆盖全国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逐渐确立,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特别是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明显增加,2006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总数达到6458.9万人,与此同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女职工人数也增长迅速。2006年全国同生育保险基金获得产假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相关待遇的女职工已经达到107.9万人,是2004年的2.34倍,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使农民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因此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医疗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起步使农村妇女和就业层次偏低的城镇妇女普遍受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妇女的健康风险。
8,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两免一补”政策面的扩大,促进了男女教育机会的平等,2006年以来,政府逐渐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使更多农村女孩不至于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使更多女孩有机会接受高教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专门资助女孩的助学项目也持续有效的开展,增加了贫困女孩受助的机会,男女儿童在小学初中入学机会上的差异基本消除。女性在高中、大学、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持续上升。2006年分别达到了47.2%、48.91%、44.5%,男女两性受教育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006年以来,中国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包括:一,出生性别比偏高,及其背后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应该引起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制定了鼓励生育女孩的奖优辅助政策,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等一系列宣传倡导活动,在200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的出生人口在上升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生性别比偏高是男女两性在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家庭等方面是否平等的晴雨表,不消除社会各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就难以根治男女出生比偏高的问题,但是目前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及其原因和后果的认识仍然不足,在就业、参政、土地、资源分配等领域仍然存在不平等或歧视性的规定和措施,正在推行的各种面向母女户、二女户的奖励政策更多的具有事后的补偿意义,目前妇女的权益有待增强。
近年来党政部门、妇联组织及社会各界在妇女健康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妇女健康促进行动对于提高妇女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其健康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行动更多的是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存在,资金多是专项拨款,专项转移支付和一次性的项目经费,不仅缺乏制度性保障,难以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妇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衡,此外,项目的实施虽然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等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中对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等问题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妇女的生殖健康、医疗服务纳入公共服务卫生的范畴,统筹考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制度设计和资源分配,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式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予以解决。
第三,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纳入性别视角。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同样应该纳入公共服务范围的托幼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尚未进入政府决策者和主流学者的视野,实际上发展上述方面的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妇女占大多数有家庭责任者的负担和压力,使他们能够平等的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且也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有利于增加妇女的就业机会。
第四,新形势下有可能加剧的妇女失业和就业非正规化趋势值得关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蔓延,连带的失业问题和就业非正规化问题已经出现,加上近两年国内的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女性员工比例比较高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法律责任,通过变更劳动关系等手段,使一些原来的正规就业者成为非正规就业者,甚至是失业者,这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更多的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第五,妇女参政的机制和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参政一直是国内外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最为重要,同时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在中国也是如此。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明确提出妇女参政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女干部,到目前为止,妇女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的比例仍然偏低。2006年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干部中的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4%、13.3%、17.5%,另外十一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仍未实现规定的目标,达到联合国规定的至少30%的比例更是任重道远。
第三,对策和建议。今后纪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可以使包括妇女在内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现学有所教、老友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竞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这必将为加速推进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政府在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中的责任。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促进妇女发展,推进性别平等的责任,加强政府部门性别平等工作机制的建设,保障公共政策的性别公正性,将性别平等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监测评估指标。进一步改善性别统计制度,畅通性别统计数据收集渠道,提高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社会性别分析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示范作用,保证各级政府部门在人员招用、干部晋升以及政府公务活动中坚持性别平等的原则,保障男女机会平等,并逐步开展面向公务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第二,关注妇女的公共服务需求,以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来促进妇女的发展,妇女占人口的半数,保障男女公民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分享发展成果,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议尽快将托幼、养老、残疾人以及其他家庭服务等与妇女发展密切相关的家庭照料服务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责任,要调动市场、企业、公共和社会组织的多种资源,为城乡家庭提供可获得的人性化的、有质量的和负担起的家庭照料服务,以公共服务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
第三,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妇女就业和生活的多方面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对城乡妇女的就业和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更多依赖国际市场的电子等出工加工制造业的萎缩,使许多生产线上的熟练女工失去了工作,农民工返乡在重构农村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同时,也会对农村家庭中的性别关系产生影响,建议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认真分析各个政府的应对策略以及对男女两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变危机为机遇推动各领域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进程。
第四,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职能,增强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党赋予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新使命,妇联组织要承担这一新任务,就要充分履行职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更好的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这就要求妇联组织必须确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真正贴近妇女群众开展工作,要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需求,在参与社会管理时充分反映,在参与公共服务时力争决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妇女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第五,进一步加大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议继续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行政学院、进学校、进社区的步伐,向社会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坚持向各级党政干部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各级政策者从性别视角出发,制定实施和评估公共政策的能力,要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城乡居民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平等的理念融入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要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观点,着力于培养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新一代。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谭琳所长的报告。下面请全国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蒋永萍同志报告《妇女绿皮书》中有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评估的主要内容。
蒋永萍:尊敬的主席和副主席,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妇女代表研究课题组就第二本《妇女绿皮书》中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系列评估报告的特点向大家作报告,第一本次评估报告的特点对2005-2006年是在中国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和对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首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国家级妇女和性别研究机构我们持续进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的目的是,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为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目标的成果,对推动各领域的妇女平等与社会性别主流化,为社会性别统计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国家和各地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评估和宣传倡导,促进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关注并致力解决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发展问题。本次评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数据的充实与完善,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较之历次人口普查都要丰富的调查指标,为我们认识两性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和失业以及住房与生活环境差异提供了数据。与此同时,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组织等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性别统计的进一步完善,也为进一步分析评价各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国家统计及人口司授权我们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感谢各有关部门统计部门可贵的数据支持,更为深入的分城乡分析,使本次评估对经济、健康、教育、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社会环境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征,而城乡差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城乡男女两性发展状况的分层评估,揭示了与性别差异同时存在的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地位的平等必须关注并加速促进农村妇女的发展,本次评估使用的指标体系仍然由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领域的指标构成。综合评估继续采用既包含女性发展水平,又反映两性水平差异的综合指数,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对不同方向的指标进行同期化处理后,通过分别合成的各个分领域的综合指数和妇女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和妇女需求的充分满足为理想值,也就是100分,本次评估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国家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年度统计,鉴于数据统计公布的实现,评估的时期为2005-2006年,由于数据统计口径的差异和各个指标的调整,本报告政治、家庭和环境领域的评估与总评估指数未与1995-2004年的首次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本次评估的主要发现:一,综合评估结果,本报告的综合评估是在生命、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的参与,家庭及环境领域六个分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的综合评估指数根据各领域在当前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实践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目前加速生成,各领域的具体的数据显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06年全国综合指数达到68.53分,比2005年提高了1.24分,就2006年而言,教育领域的指数相对较好,达到了85.39分,遥遥领先于其他领域,健康和经济领域紧随其后,分别达到了78.6分和69.39分,家庭比例和妇女环境发展的评价指数也达到60分以上,政治与决策参与领域虽然这些年也有所进步,但总体状况仍不慎乐观,2006年仅达到了75.09,表明该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还亟待提高。与2005年相比,各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政治与决策领域,妇女生命健康积极教育领域。
二,省级综合指数评估及排名,表三是全国31个省区市按照多层次,多指标综合的评估结果的一个简单的数据描述,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个省区市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地区的差异呈现缩小的态势,2005年31个省的平均值66.80得分最高的北京和老不合最低的西藏相差了22.09分,标准差距1.39,2006年31个省区平均得分略有增长,为67.30。级差和标准差均有所增长,表明中国妇女发展的地区差异正在缩小。从分领域的综合指数看,2005-2006年,各领域的评估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标准差这一衡量省级之间差异评估的差异看,2006年健康、教育、经济三个分领域差距比2005年要小,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地区之间教育、健康、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差距在缩小,从极大值和极小值看,除了经济和决策参与扩大的态势,其他四个领域都在缩小,说明这些领域省级之间的分化状况正在改善。2005年综合指数得分居全国前四位的,也共是红色区域的,分别为江苏、新疆、浙江、黑龙江、辽宁、河北和内蒙古,基本集中在东北部和江浙部,中部省区市除了江西和安徽以外,大多数省区市的综合指数得分也大多居中,西部地区除了新疆和山西外,其他地区的综合指数相对排名靠后,2006年,综合指数得分靠前的十个省区市仍相对集中在东北和东北沿海等省区市,而得分居中的省区市相对集中在中部地区的南北两端,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省区市相对靠后。
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综合只属于经济发展指数的关系,从数据看,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综合总指数,与各省区市的GDP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既各地区水平的高低,对其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程度有较强的影响,但是并非各个领域的进步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依赖,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改善完全可以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禁区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评估结果显示,人均GDP达到20000元以上的十个省区市中,山东、广东、内蒙古妇女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却十名以后,而福建更是屈居倒数几名,黑龙江、新疆两省区在全国处于中间的位置,但是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综合指数居于全国前列,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人均国民经济总值排名的总趋势,还有广西、湖南和云南。特别值得一提的各地区生命与健康指数、人均GDP排序的错位,福建、广东等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对较高,但政府在保健服务方面的投入以及GDP发展水平相比甚不相称,而甘肃、陕西等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很低,妇女生命健康指数相对较高,这与当地政府在妇女保健服务的积极努力分不开,也一定程度受益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加大。说明即便是与经济发展社会高度相关的生命健康领域,其改善仍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落后的地区未必不能在健康的领域取得进展。发达地区如果固守传统生育的文化,忽视对妇女卫生保健的投入,同样会减缓生命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步伐。
四,具体指标数据反映出的值得关注的进展与问题。从数据看,近两年,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值得新欣慰进展主要有妇女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分娩率稳步上升,就全国而言,2006年比1995年提高了30.4个百分点,2005-2006年的升幅尤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由1995年的20.5下降到2006年的9.5。2000年以来,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的项目有利地减少了死亡现象的发生,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快速下降,2006年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45.5,比2004年降低了十万分之17.5,高等教育中的这些平等状况也在不断改善。近年来,各类高等院校女生数量的增长幅度高于男生,高等院校阶段学生的性别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2.6、48.9和47.7,而研究生相应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46.4%、44.7、45.1%,2004-2006三年间,该领域的性别平等指数从82.89%飙升到95.94%,而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普涨的大趋势下进一步缩减。基本社会保险享有的性别平等状况好于其他经济指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首次进行了基本社会保险良好状况数据的收存,数据显示尽管水平还不高,但同一地区两性享有各项社会保险的差异程度要小于城乡差异也小于其他经济指标,养老、医疗两项社会保险平均后,全国基本社会保险享有的性别平等指数为88.42%,在城镇地区最高达92.46%,以广覆盖为目标的新农村医疗的推进使农村在业人口医疗保险的性别平等程度比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的性别平等程度还要高,全国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快速扩大,2006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总数达到了6500万,比2004年提高了47.3%,北京、天津、贵重、重庆、吉林等12个省区市2006年生于保险的参保人数比2004年提高了50%以上,与此同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女职工人数也增长迅速,2006年,全国从生育保险基金获得产假津贴和生育、社会医疗报销相关待遇的女职工已经达到了107.9万元,是2004年的2.34倍,表明该项社会保险对女职工的社会权益保障以及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的作用逐步显现,女性参与村民委员会的比例普遍的呈上升趋势。女性参与的比例首次突破了20%的关口达23.6%,比2004年上升了6.45个百分点,分省区市来看,村委会委员女性比例最高的是江西达40%,达到30%以上的还有上海、宁夏、山东三省区市,两年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北京,上升23.14个百分点,江西、山东也有20%左右的提升,表明近几年国家特别是一些地区采取的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措施发挥了效用,数据反映出了中国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出生性别偏高的问题尚为缓解,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出生性别比达120.49%,27个省区市超过了110%,江西最高为137.31%,并表现为1号较低、3号最高,城镇偏高,农村更为严重的态势。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从业率继续下降,男女两性的就业差距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2005年中国男女两性的从业率有所下降,女性的从业率仍大于男性,从67.96%降到2005年的61.33%,女性的显性的低从业率主要发生在城镇地区,2005年全国城镇女性的从业率为51.73%,其中城镇女性从业率最低的黑龙江省仅有35.49%。女性非农转移的速度滞后于男性,2005年女性待业人口的从业率35.12%比2000年提高了4.42个百分点,男女两性从业率的差距却略微增大,2005年男性非农从业率是男性非农农业率的77.8%,差值比2000年提高1.34,西藏、云南、甘肃、贵州河南、四川六省区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业者从业与农业劳动中女性农业化的态势更为显著。
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没有实现目标要求,省级人大女代表的比例未升反降。尽管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较之上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21.33%,但是尚未实现全国人大常委会22%的硬性要求,31个省区市中,11个省区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有程度的下滑,与此同时,各省级人大代表中的女性比例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均有所下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数字是政策改变的工具,数字具有改变政策进而改变政策的力量,我们期待通过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让决策者和社会大众能够透过数据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男女两性共存的世界,这是不完美,也了解进步的可能与步伐,从而集聚更多的力量推进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张李玺同志代表专家学者发言。
张李玺:尊敬的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作为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2006-2007年《妇女绿皮书》的第一批读者我应该说首先祝贺中国妇女研究所和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书,也非常的感谢妇女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为这本书付出的辛勤的劳动。刚才谭琳所长介绍了这个绿皮书的主要内容,蒋永萍教授由介绍了这本书中特别具体的关于性别平等及发展状况评估的具体内容,我想大家对这本书整个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对我个人来说,虽然作为第一批读者,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更加重要的是学问有限,所以没有办法代表各位专家,应该说仅仅代表我自己谈一点感受和一点建议。
感受之一,这本绿皮书集中体现了皮书的权威、前沿、原创这三大特点,通过专家的权威性,我想每个人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这本书中集中了国内一大批妇女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权威学者共同研究、撰写的这本书,同时通过信息资料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刚才蒋永萍教授也介绍了整个资料和数据的基础的情况。确实体现了时政、原创、前沿和前瞻这样的一些特点,客观真实的反映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现状和经验。
感受之二,《妇女绿皮书》应该说是妇女学术和研究领域中间不可多得的一本工具书、资料或者是参考书。这本绿皮书在发展状况分析、法律政策分析、专题研究、社会行动、评估报告这样几个专题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总的报告,同时还富有大事记和重要的学术活动,它不仅仅是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和综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讨论、研究以及对策和建议,所有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坚持了客观、真实、发展和变化,另外一方面关注和重视了性别分析,关注和重视了相关领域妇女发展的状况、成绩和列出来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作为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同时作为政府政策制定人员来说,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感受之三:这本书为全社会了解中国妇女状况提供一个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的基本资料。我们都知道今年建国60年,建国60年以来改革开放30年以来,九五世妇会13年以来,我们向社会承诺将男女平等列为基本国策10多年来,究竟中国妇女的发展状况有些什么变化,存在什么样主要的问题,不仅仅是国际社会关注,也是我们国内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关注的问题,这本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2006-2007年这本绿皮书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以及分析,用事实说明,向社会全社会宣传中国妇女发展状况,也同时让社会了解中国妇女发展状况成绩和问题。所以不仅仅是提供资料和素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有利的、有说服力,有实效性资料的引导作用。
一点建议:谭琳所长在第一本绿皮书出的时候也说过,这希望这本书可以持续下去,可以定期出版,希望在定期出版的基础上保持基本栏目的统一和一致性。这样除了个别问题之外,能够保持这种领域研究的抑制型,连续性就很强,在资料的准确性、连贯性、时效性上都有好处,这切实可以抓住皮书盘点、预测的功能。对于读者来说可以在有连续性的介绍、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自己作出一个比较的深入的分析。
主持人:下面有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社长谢寿光同志发言。
谢寿光:尊敬的黄书记、甄砚主席,尊敬的谭琳所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在主席台上坐的,只有两位男性。再过十天就是女同胞们的节日,所以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向今天出席会议的所有的女性领导和专家以及我们所有的参加这次会议的女性嘉宾们提前致以节日的问候。
这本《妇女绿皮书》,我作为出版者首先要感谢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邀请我们共同来主办这个会议,这本书是第二本,我要向这本绿皮书的主编和全体的作者,特别向关心这本书的编撰和出版的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妇女绿皮书》是我们整个皮书系列中其中之一,2006年也就是我们在纪念世妇会十周年的时候,增加了有关四部女性的年度报告,其中有三部都是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下属的几个单位负责编撰的。除了谭琳所长以前的绿皮书,以及张李玺领先的女性教育蓝皮书,已经在皮书系列里面形成了一个小的系列,应该说出版以来它对进一步反映女性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反映女性发展和女性权益各个方面的状况方面,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前的时候,我们和蒋永萍研究院在商量,这本《妇女绿皮书》如何进一步提升它的品牌,我非常的钦佩谭琳所长的气派,他说我这个就是一个品牌,现在是不是一个品牌,我们女性的研究者,关心的这些人,你们的认同是其中一个方面,我希望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要想打造一个品牌,刚才张院长已经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些问题我们这几年和研究所的绿皮书主要的编撰者也在反复的进行磋商,我相信它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可以向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一样,人们在谈到中国经济形势、在谈到中国社会形势这些问题的时候,无论是最高的建设者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会首先想到的是从这里面寻求他所需要的信息和答案,我相信这一点由于女性方面的所有方方面面的咨询也好,还是政策建议也好,能不能让全社会都集中从这里面得到答案,我相信是有可能的。一方面我们如何按照皮书本身的编撰要求,我们这些年来,我们社会文献出版社以及有关的专家们已经对皮书创立了一套它特有的体系和规格具体的要求,这是一个方面。这些内容如何在绿皮书里面真正的得到一种标准化的反映,如何保持它的连续性,相关的栏目固定,主题能够突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能否在固定的时间里发布。而且现在这个绿皮书是2年一本,当然谭琳社长是一年发布一次的,能不能跟上皮书的发布节奏,这方面我也希望谭琳部长和你们几位考虑一下。
其次,它要成为品牌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所以今天我们的新闻媒体来了很多,我们多方面的专家、学者也来了很多,我想特别是有一句话跟黄主席说,我们社科院这一次的皮书对09年的皮书发布上,我们的常务副院长在听取汇报的时候,今年年底作出了一个要想让这个成果在社会上更大的发挥作用,所以把社会科学院出版编撰的一共是9本核心皮书向全国省部长开始进行赠送,我希望你们的皮书能不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有关方面赠送,因为这里面的效果可能比我们社科院的那些皮书所发生的效应更大。哪怕先做一次,两次,到后面可以让部长、省长去卖,所以这些事情我不是在这里做广告、推销的问题,我觉得它的效应肯定会有的。因为我们赠送的过程当中,有一整套的规矩和方式,也形成了比较好的反响。
最后,再次的感谢全国妇联的领导和妇女研究所以及出席会议的,对《妇女绿皮书》的关心的所有同志,希望它越办越好,我们也有决心把《妇女绿皮书》以及其他有关女性的皮书真正成为一个不仅仅是中国,而是世界公认的品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以上四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妇女绿皮书》的重要内容、主要观点、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这本书特别集中的向我们介绍了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妇女发展所取得的非常大的成效,而且也集中关注着妇女群众的最需要、最切实、最迫切的一些民生问题进行了什么的探讨,书中的一些基本数据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1%的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和我们社会的进展来宣传和展示中国的男女平等宪法精神的弘扬,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以及中国妇女发展的进程,同时也非常理性的提出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可贵的是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黄晴宜同志讲话。
黄晴宜: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在2009年两会期间召开“三八”妇女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今天我们再次召开第二本《妇女绿皮书》的新书发布会,希望以这本凝聚着众多学者、专家辛勤劳动和实际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的《妇女绿皮书》来推动社会各界能够更加的重视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问题,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之中。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刚才,谭琳同志、蒋永萍同志分别介绍了这本《妇女绿皮书》的主要内容,张李玺同志谈到了这本书对学术研究和宣传倡导重要的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同志表示了他们对妇女绿皮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四位同志讲得都非常的好,我听了很受感动和鼓励,我认为妇女研究所汇集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定期的编辑出版《妇女绿皮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可以为党政的有关部门和妇联的组织、妇女工作提供参考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和决策科学化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在此,我代表全国妇联向参与妇女绿皮书编写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出版这本书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想谈一下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提高认识。在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新形势下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了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愿望。保证男女两性平等享有发展的权益、机会和资源,平等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分享其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继续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这个新的要求,我们国家政府特别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正在着力的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力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大家都清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矛盾加剧,社会保障的压力进一步的增大,这就对妇女平等的参与发展、分享发展的成果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的认识保障妇女权益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意义,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男女两性同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地位越平等、关系越协调、共同发展的空间就越广阔,也就越有利于充分的发挥男女两性的基础性和创造性,越有利于实现中国妇女十大提出的三共的目标,那就是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
在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的新的形势下,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的发展,关键是要按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思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各项公共政策,党的十七大要求,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充分的发挥作用,为我们参与各项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评估的过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和各级政府正在制定和实施各项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法律和政策,比如,《社会保险法》现在是草案,多项的法律政策都在征求各级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系列关系到民生的法律政策将陆续的出台。我们要抓住各种源头参与的机遇,充分的履行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推动男女平等的职能,根据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积极的建言献策,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三保的各项公共政策,使广大的妇女在发展中能够“得实惠、普受惠、常受惠”(音)。
第二,深入的研究、客观的分析,我们国家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状况,努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新中国的妇女发展的历程,我们确实可以说取得了伟大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发展高度的重视,对妇女亲切的关怀,我们国家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工作业务体系建设,为推进性别平等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日益优化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性别平等与妇女的发展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状况和生命的质量也明显的改善,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地位更加平等,劳动就业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也进一步得到提高,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男女两性和不同女性群体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还依然存在,社会中落后的性别文化影响不可低估,轻视妇女的作用,侵犯妇女权益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确实是任重道远。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关系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问题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还要进一步的切实加强有关政策法案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需要性别视角的分析和论证,为此我们需要大力的推动妇女和性别研究在研究中特别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理论创新。在研究妇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时,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既要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扩展视野,又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联系实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多视角的看待我国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取得的历史经验和发展的现状,既要充分的认识我国在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又要客观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还要研究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是要坚持妇女研究,为妇女发展实践服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抓住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研究政策、探讨对策,为解决新形势下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理论的依据。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妇女群体的生活实际和利益诉求不仅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而且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妇女的生活才能真正的了解妇女发展中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这本《妇女绿皮书》特别关注了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妇女群体的状况,分析这些弱势妇女群体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保障民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要特别的重视政策和对策研究,认真的分析各项社会经济政策对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客观的影响,从性别视角出发,多提既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三是充分的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客观的反映我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差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已经被纳入到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当中。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二轮的发展纲要的实施,也已经加入到攻坚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利用科学的指标和数据分析和评估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进展情况是有利于增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的性别意识。使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更为关注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的问题,动员更多的力量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目标的实现。
这本绿皮书非常好,《妇女绿皮书》中妇女研究所利用开发的指标在前期十年评估的基础上又对06年-07年的全国各省区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使我们对全国和各省区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进步和差距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为进一步的搞好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前天,这本书我已经看到了,我用了两个晚上看了两个多小时,这个确实不错,研究所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
第三点想法,加强宣传,促进妇女和性别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妇女和性别研究源于促进妇女的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其目的也在于推动进一步的实践,我们应该看到,开展妇女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宣传妇女研究成果同样重要,我们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主动的开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向全社会宣传倡导妇女和性别研究的成果,促进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
第一,我们要向各级党和政府的决策部门,汇报妇女研究成果,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理论和政策研究、指导实践的作用。为党政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信息服务。
第二是采用多种方式使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多的了解妇女和性别研究的成果,为他们提出具有性别视角的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来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充分的利用妇联组织与党校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的力量,向社会各界宣传妇女研究的成果,使妇女研究的理论成果、妇女发展的实践成果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一起进入到各级党校和各类高校的课堂,扩大妇女研究的社会影响。
今天北大的校长也来了,中国农大的校长也来了,两位校长工作那么繁忙,因为高校刚刚开学,他们的工作确实千头万绪,非常的繁忙,他们今天专门出席我们的会议,确实对我们妇女事业的发展,妇女工作的开展,妇联工作的进展、妇女理论的研究特别重视,特别支持。我想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还包括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都非常的感谢。
第四,通过与新闻媒体和出版社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出版图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妇女与系列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帮助社会公众提高社会性别意识,这是我想讲的三点想法和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同志们,我们要进一步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的做好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三八”妇女节,迎接09年两会的胜利召开,同时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大力的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的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是广大的妇女群众能够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迎接建国60周年。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学者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晴宜副主席为我们做的一个简短,但是非常重要的讲话。从这个讲话中我们受到了启发和指导,黄晴宜副主席告诉我们解决广大妇女的三最问题 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告诉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成果的转化,以推进男女平等这样的法规政策的进一步健全,使广大妇女能够“得实惠、普受惠、常受惠”(音)。也告诉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国家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而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用我们的行动和我们的工作去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向黄晴宜主席表示感谢。
最后的掌声我们要给予所有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特别是新闻单位的同志们,感谢你们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关心,对妇联工作的支持和厚爱,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